农村小学教育困境与对策分析 假如说人生教育体系是一座高楼大厦,小学教育则是大厦的根基。小学教育是人生教育的起点,既为人生进展奠定基础,也为提高国民素养、培育国家需要的各类人才夯实根基。随着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农村适龄儿童获得了基本的学习机会,义务教育给农村小学教育带来了勃勃生机,但农村小学教育现状依旧不容乐观。 一、走出农村教育的认识障碍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广阔农村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农村进展靠教育,农村教育决定了我国农村的未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教育改革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农村教育体系薄弱状况一直没有得到实质性改变,当前农村小学教育依旧面临诸多困境。许多农村父母对孩子受教育的理解偏执单一,认为孩子上学的目的就是考大学、跃农门。对学习成绩好的孩子自然是盼其成龙成凤,而对学习成绩一般的孩子则认为教育投入就是浪费。鉴于目前大中专毕业生自谋职业、就业艰难的残酷现实,读书无用论正在农村蔓延。近年来众多农村青壮年进城务工,进而产生了许多留守儿童,农村孩子家庭教育的缺失,给农村学校教育带来了许多问题。普遍现象是许多农村父母进城打工,导致孩子缺少父爱和母爱,爷爷奶奶过分溺爱,不能给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孩子难以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有的甚至沉迷于网络游戏。由于经济条件限制,加以读书无用论影响,许多农村家庭对孩子教育表现出淡漠态度,扭曲了孩子学习成长的方向,阻碍了孩子进展的动力。农村小学教育的思想障碍除家长外,还来自学校和教育体系。我国历来都是通过考试途径选拔人才,长期的科举考试及其观念在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上大学的应试教育延续至今,素养教育举步艰难。教学成效最终以学生考试分数论高低,而教学成效又直接与老师职称评定、岗位和工资晋升挂钩,导致老师热衷应试教育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惯性难以彻底转变。总之,应试教育还严重束缚着学生、家长和老师的思想,必须改变农村义务教育的办学方向、目标任务,农村教育不应主要着眼于让农民子弟考上重点中学、重点大学,而应着力于农村人口素养的整体提高,培育适应农村进展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这样农村小学教育才能走出一片新天地。 二、铲除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设施落后的绊脚石 随着新农村建设深化推动,许多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设施得到一定改善,但仍然落后于农村教育进展的要求。农村小学基本建设问题依旧突出:有的校舍过于陈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