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班级管理的策略 【摘要】班级管理是老师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水平对学生进展有着直接的影响。在当前形势下,传统管理制度已无法满足教学的要求,需要构建创新的管理模式。 【关键词】班级管理;管理模式;有效策略 班级管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艺术。作为老师,我们都需要仔细思考怎样提升班级的管理水平和效果,确保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一、更新观念,实现人性化管理 【案例】2024 年,我新接手了一个班,这个班的孩子成绩薄弱却十分活跃,大部分的孩子都沉迷于网络游戏,开学没多久就自发建立班级微信群,每天讨论的主题都是游戏。我曾多次和孩子谈心,和家长沟通,但是收效甚微。后来,我改变了观念:孩子们每天都炫耀自己的游戏战果,不外乎是想得到同伴的赞许和认可,我可以利用孩子们的这个心理特点,潜移默化地转移他们对游戏的注意力。我把全班 49 人分为 7 组,每天英语课前我都会下发一份有趣的英语文本材料,且给他们播放这份材料的音频,让他们跟读一遍,告知他们音频已经发放在班级微信群中,回家自己跟读,让他们下载打分的 APP,录下自己的语音,直到自己满意,然后发在微信群中,组长负责记录组员的分数,再汇报班长自己组内总分,班主任每月进行一次表彰总结。在同伴的共同促进下,很多孩子的口语越来越好,也越来越有兴趣。久而久之,微信群里讨论的常常是“你今日有读英语么?”“数学第 2 题你是怎么解的?”浓厚的学习氛围从教室自发延伸到了家里。整个班级成绩上升得很快,在初三的中考口语考试中都取得了理想的成绩。 二、突出主体,构建新的学生观 【案例】在上初二开始,每次在进行新课备课的时候,我先将班内学生进行小组划分,每个小组由相同数量的水平相当的学生组成。小组之间经过讨论,首先进行评选,推举出一位“小老师”,新课程正式开始之后,由各组的“小老师”根据不同的侧重点进行教学演讲。因为组与组之间有竞争,所以在准备过程中,每位组员都会自发地为本组出一份力。在进行演讲的过程中,其他组的组员也特别仔细,因为可以查漏补缺,从而完善自己小组的构思。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同时还能够让老师察觉到学生在备课时的漏洞,可以提高学习与教学效率。所以,所带班级学生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在对班级进行管理的过程中,需要以学生为主体,始终以学生实际为出发点,让学生主动参加到班级管理工作中来,促进其全面进展。在教育过程中,需要尊重学生人格,以平等的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