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业务流程与需求分析本章导读:本章首先从企业管理历史的进展谈起,介绍了与大规模生产模式相适应的科层制管理的特点以与与现代企业管理的不适应之处;接着介绍了波特的企业价值链的概念,价值链将企业经营活动分为基本活动和辅助两大部分。然后分别介绍了基本活动中的采购、库存、生产、销售管理和辅助活动中的财务管理的基本流程和管理职能;由于成本在企业管理的重要性,特别将成本管理作为独立的章节。通过上述章节的介绍使学生对企业管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最后从价值链的角度阐明企业管理信息的集成和共享对于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意义。学习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应该重点掌握以下知识点:1、了解制造业企业的价值链的容。2、了解制造业企业核心的业务流程与职能,对企业管理的过程有一个级别的了解。3、了解我国企业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关键概念:科层制价值链采购管理库存管理生产管理销售管理成本管理财务管理第一节中国企业的管理现状(一)企业管理进展的历史回顾人类社会经历了从农业经济时代到工业经济时代的进展,而今正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管理理论和实践是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进展而不断产生、创新和进展的过程。企业管理的目的是打造企业的竞争能力,使企业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18 世纪产业革命把人类社会从农业经济时代推入工业经济时代。随着机器和电力的使用,工业生产从手工业作坊向大规模生产方向进展,生产组织和协同关系越来越复杂。工业化初期的特点是短缺经济,产品供不应求。企业管理的重点就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单位产品的劳动成本和设备成本并提高单位时间的产出量,进而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亚当·斯密首次提出的劳动分工原理,经过分工的工人各自负责产品的一个工序,比每个工人都独自完成全过程生产的效率高几百倍。美国汽车业的先锋亨利·福特(Henry Ford)将劳动分工的概念应用到汽车制造上,并由此设计出世界上第一条汽车生产流水线,大规模生产从此成为人类历史上的现实。福特根据劳动分工原理化解汽车装配工作,把它拆成一系列毫不复杂的任务,使每个工人的工作都非常简单易学。然而,人员协调和工人工作成果的组合过程却因此而变得非常复杂。劳动分工的理论应用到管理部门的专业人员上,导致了企业管理部门金字塔式的“科层制”组织模式。企业等级结构的形成的根本原因是有效管理幅度的限制,即当组织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必须通过增加管理层次来保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