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心理护理在手术中的作用 护理心理学已成为一门实践性的应用学科,并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中,随着社会经济的进展,人们的文化水平逐步提高,医学卫生知识不断普及,病人的自我保护意识日渐增强,病人对看病、住院、手术都会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他们迫切需要得到解释、指导和安慰。常言道“言为心声”,语言是人与人进行情感沟通最直接的方式,我们可以通过心理护理解除或减轻患者术前的焦虑情绪,使患者在最佳心理状态下主动接受手术治疗,确保手术顺利进行,提高对疾病的治疗效果。 我们通过调查发现,患者术前常有两点心理活动:一是害怕,二是担心。害怕的是痛苦和死亡,担心的是是否出现意外伤残或损害。他们反映入院就盼着早日手术,一旦安排了手术日期,他们会惶恐不安,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尽管术前晚上服用安眠药,但仍难以入睡。病人术前的这种恐惧和焦虑将直接影响手术效果,例如手术前麻醉效果降低,失血量增大,切口愈合慢等,因此,手术前后的心理护理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应当进行术前心理咨询,听取病人的意见和要求,了解病人的心理需要,如术前他们担心的痛苦问题,关于手术医师及手术效果,担心疾病的性质,担心室温及术后愈合情况。有的要求保留脏器,有的不同意输血,担心经济问题等。 了解这些情况后,针对病人的心理问题,我们要做好心理疏导,掌握沟通技巧,与病房整体护理融汇变通。另外还要根据不同的病人,用恰当的语言交待术中必须承受的痛苦,如准备在局麻下行下腹部手术应告之病人术中牵拉脏器时会感到不适和牵拉疼,届时应有思想准备,并告之要进行深呼吸,尽量全身放松,减轻痛苦,对术后如需要用鼻饲管及各种引流管、导尿管,术前应向病人交待,使病人麻醉醒后不致害怕。对于危险性大,手术较复杂心理负担较重的病人,要介绍有关专家是怎样反复讨论病情,并确定最佳手术方案,使病人深感医护人员对其病情十分重视,非常了解,对手术极为负责,以增加病人的安全感,提高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 由于病人对手术室的环境和气氛极为敏感,印象很深,病人也十分重视手术室医生和护士的言谈举止,因为他们一进手术室就失去了对自己的主宰,一切痛苦大小甚至生命如何都由医护人员掌握了,所以医护人员应端庄大方,态度和气,语气亲切,使病人产生安全感,术中医师和护士应注意观察清楚病人的情绪变化,心理过度紧张的病人应及时安慰,避开焦躁忧虑、生气等不良情绪刺激,器械士与医师要配合默契,手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