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第12课 古代诗歌三首(第4版)

第12课 古代诗歌三首(第4版)_第1页
1/6
第12课 古代诗歌三首(第4版)_第2页
2/6
第12课 古代诗歌三首(第4版)_第3页
3/6
1问题及预设1.问题:从诗歌中来看,这是一匹怎样的马?预设:对“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进行解读学习内容问题指向学习诗歌中“马”1.了解诗歌中“马”的基的形象本形象:渴望驰骋沙场2.问题:诗歌中“马”所处的自然环境是怎样的?预设:对“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进行解读3.问题:“何当”与“快走”之间有着怎样的矛盾?结合李贺生平,想想诗人借助“马”表达了怎样的志向?预设:李贺借助“马”来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志向学习诗歌中“马”所处的自然环境。品味“物”与“我”的相似之处。2.了解诗歌中“马”所处的恶劣的自然环境特点:空旷荒凉、险峻、寒冷3.理解诗歌中“马”驰骋沙场的愿望,理解“诗人”满腹才华,渴望建功立第 12 课《古代诗歌三首》闵行区莘松中学(春申校区)李倩云【教学目标】1.诵读诗歌,借助注释,理解诗歌大意2.把握诗歌所咏事物的特点,结合三位诗人的生平事迹,深入理解诗歌所表达的人生志向3.品味诗中“物”与“我”的相通之处,把握咏物诗的特点。4.借助《马诗》的学习,初步总结咏物诗的学习方法,并尝试迁移到《石灰吟》《竹石》的学习中。说明,本课预习要求摘录:1.课外搜集三位诗人的生平资料,初步了解这三首诗与诗人品格、志向、气质之间的联系2.借助注释,理解诗歌大意,并反复诵读。【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把握诗歌所咏事物的特点教学难点:把握咏物诗的特点:品味“物”与“我”的相似之处【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本课教学核心问题链设计:核心问题:咏物诗中,诗人借助“物”的形象表达了怎样的志向?马诗》核心问题:《马诗》中,诗人借助“马”这个形象表达了怎样的志向?指向核心问题的“问题链”设计如下业。环节一:朗读诗歌,初步品读“马”的形象1.导入:今天我们要来学习《马诗》,然后我们将借助这种学习方法来学习另外两首古诗。我们先齐读一遍《马诗》,注意读准字音,把握节奏。问题:从题目来看,这是一首写什么的诗?那诗中哪些地方能够看出是在写“马”?明确:这是一首写马的诗,从诗中“金络脑”可以看出来。【PPT】呈现出“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问题:这是一匹怎样的马?(1)“金络脑”和普通的笼头有什么区别?戴上它又有什么意义?“金络脑”,也就是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金络脑象征着一种荣誉和权力,非常受重视。这匹马并不甘心做一匹普通的马,而是希望能够戴上象征着荣誉和权力的“金络脑”。(2)如何理解“快走”?什么是“清秋”?“快走”...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第12课 古代诗歌三首(第4版)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