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夫教学法对小学音乐的突破 纵观我国小学音乐教育现状,总体情况不容乐观,很多区域中的音乐教学效果难以达到要求。奥尔夫教学法提倡在音乐教育中诉诸感性,做到本质回归,是解决当前小学教育问题的良好途径之一。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应用过程中,强调将语言和动作结合在一起,提倡在游戏中进行音乐学习,并对音乐学习方式进行掌握,与我国素养教育理念十分贴近。 1 小学音乐教育中的问题表现 1.1 教学思想的灌输化。该问题在目前的小学音乐教育中比较普遍,严格来说,音乐教育属于感性教育范畴,更是一种兴趣培育和情感启迪,可帮助小学生快速成长。当前,个别老师在教学中只注重专业知识的灌输,一味地进行单向知识传播,对学生的兴趣需求和个性化进展从不在意,实行“一灌了之”式教育。这也使得音乐教育中的教育意义由用教化主题所代替,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对音乐学习产生厌烦情绪。1.2 教学内容的专业化。在实际教学中,有些老师没有正确地认知小学生的接受能力,没有看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没有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而是将教学重点放在了音阶、音调等专业知识的讲解上。因此,即使老师对专业的音乐知识的讲解十分详细,但由于自身思维的限制,小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将知识全部掌握,只能机械的对抽象化知识进行记忆,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会产生无从下手的感觉。老师虽然在课堂上花费大把时间进行教学,却不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导致音乐教学水平的下降[1]。 2 奥尔夫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育的应用 2.1 音画结合法的应用。从学生的个人爱好出发是奥尔夫教学法应用的首要原则,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同样指出:“只有了解儿童,才能教育好儿童。”小学年龄段的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能力不强,反而对形象、具体的东西极具兴趣,可激发出他们的好奇心。因此,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加以利用,让学生通过“看”带动“听”,实现音乐和画面的有机结合,提升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例如,老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白雪公主》等动漫,通过影片中优美的音乐,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同时也加深对音乐的热爱和理解。与此同时,老师也可以利用音画结合方式,增强学生对音乐的分辨能力以及直观感受,并挖掘音乐中所包含的紧张、欢乐等情绪,实现学生音乐领悟能力的有效提升。2.2 游戏教学法的应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提倡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因此该法的应用,就将音乐教育变成了“玩中学、乐中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