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班组长的自我管理能力(上) 在生产制造型企业中,班组长的才能、素养对企业的进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产品质量、交货期、成本掌握、安全生产、员工的士气等都离不开班组长的统筹部署、合理把控。有了卓越的班组长,班组就有了有效运行的保障;有了卓越的班组,企业就有了基业长青的根基。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在《管理的实践》中有句箴言:“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权威就是成就。”班组管理就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实践成就的大小取决于班组长自身胜任力的高低。班组长胜任力高,班组管理就法律规范,班组建设就有效;班组长胜任力低,班组管理就混乱,班组建设就无效。班组长的管理实践,取决于班组长的胜任力。 一、班组管理的新特点 从我本人的经验而言,这么多年来一直在中基层工作,各行各业,工农商业兵除了兵没有当过,其它的都做过。20 岁当班长,在农村当过一段时间生产队长,后来在中层工作,2024 年从系主任的位置上退下来了,在职业生涯中对中基层管理有一些自己的心得体会。酸甜苦辣中感到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关于班组长的胜任力,目前有各种概念花样翻新,领导力、执行力、胜任力,说过来说过去,其实就是工作能力,也就是说对班组长这个职位怎么认识,胜任这个工作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的能力,假如想让工作出色,还需要工作艺术,这是我的一些体会。在中基层管理岗位上,我干了有四十多年了,现在反过来反思这四十多年,有这样一种体会,现在基层工作比过去难度更大了,和我在四十年前当个班长,当个生产队长,感觉完全不一样,也就是说,现在作为基层的管理者,或者叫班组长、分队长,面临着很多挑战,这个挑战分三个方面: 1.人员新现代企业里不是过去的那些老师傅了,都是一些“80 后”、“90 后”的员工,这些员工成长的环境是一个高速的信息时代,在管理当中,会发现他们有些自身的新的特点,这给管理带来一些影响。管理者因为和“80 后”、“90 后”的年龄差距,会发现员工有许多特点。作为管理者,我有过一些接触,给我的感觉是有些人因为年龄小,涉世未深,心大志高,随着理想和现实的碰撞,出现了很多无奈苦恼,所以在很多表现包括网上,常常会有一些愤青式的语言。要理解他们,首先应该了解他们成长的背景,以及这个群体的特点及文化。管理者假如不了解“80 后”、“90 后”的成长文化背景,管理中常常会出现拧把、顶牛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