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生态分析论文 一、学术生态:一个新的命题 在知识经济时代,大学要从社会的边缘走向社会中心,由为经济服务的部门转变成为经济进展的基本要素部门,从政府的思想库进一步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主要支柱,成为人类进步和社会进展的知识之翼。大学功能的转变和原则的固守是辩证的。要完成这一嬗变,大学就要固守它的基本精神和崇高理想。就是蔡元培先生所说的“大学者,讨论高深学问者也”,就是布鲁贝克所说的:大学是一个“传递深奥的知识,分析批判现存的知识,并探究新的学问领域”的机构〔1〕。大学是探究高深学问的殿堂,学术是大学的逻辑起点。对知识的传递、批判和探究,是大学永恒的主题。学术,是大学要永远固守的。 大学“学术讨论能力的开发,本身就孕育着未来经济和社会进展的萌芽,它表现为人力资本、内隐知识和知识产权。把川流不息的知识转变成为技术创新的新源泉,是大学学术讨论的一项任务。这些新的源泉也正在改变大学的结构和功能。”〔2〕大学要完成结构功能的改变,以便成为社会的中心,就应该更加固守学术堡垒,提高学术声誉,提升创新能力,并将学术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起来。这些,都需要建立良好的学术生态环境。 学术生态的概念是社会生态学和教育生态学原理建立的。生态学原本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学科,问世已经一百余年,但默默无闻。本世纪 50 年代以来生态学从纯理论的“高深学问”走向解决环境、资源、进展问题的应用讨论,获得重大进展,但真正引起人们普遍重视是 60 年代开始的。1962 年,美国女海洋生物学家 R·卡逊出版了《寂静的春天》一书,对人类在工业化过程中不顾环境恶化,导致生态失衡的严重后果提出警告,认为人类必须与其他生物共同分享地球,建立合理的协调,才能维持健康生存。1972 年 3 月,罗马俱乐部发表著名的《增长的极限》报告,以及同年 6 月联合国“人类与环境会议”通过《人类环境宣言》报告,表明人类对生态环境的高度关怀,并产生了可持续进展的观念。会议上由经济学家B·沃德和微生物家 R·杜博斯发表的《地球只有一个》的背景报告标志着生态学已经向多学科交叉渗透,继而跨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鸿沟,产生了生态哲学、生态伦理学、经济生态学、人类生态学、人口生态学、社会生态学、教育生态学等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这些学科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运用其他学科的观点和方法,讨论和解决生态学的问题;一类是运用生态学的观点和方法,讨论和解决其他学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