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效果之分析 一、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先决条件,更是提高音堂课堂教学质量的根本。为此,小学音乐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积极制造条件,充分调动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带动学生积极参加到教学活动之中,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并且真正“动起来”。例如,在音乐课之前,根据下节课的内容和教学要求,给学生分派任务,让一部分学生们上网查找、搜集有关戏曲的知识、资料;让另一部分学生在老师的推举下,利用电视、DVD 等工具,学唱一段戏曲选段。结果,同学们搜集到的知识,比我准备的还要丰富,个别同学现场演唱了一些戏曲名段,还有板有眼,像那么回事。这样一来,原本对戏曲一无所知的学生居然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学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二、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 针对小学生的特点,根据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配合新课程改革,运用多种音乐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1、示范演奏 在音乐欣赏课上,老师要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大纲要求以及学生的特点,利用学校现有的乐器,给学生示范演奏比较熟悉的名曲名段。这样,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既开拓了视野,又提高了审美能力。同时,还可以让学生自己上台演奏,提高大家的学习兴趣和欲望,从而使音乐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模拟情境 音乐理论知识的教学比较枯燥,学生容易产生反感,为此,我们音乐老师要根据堂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情景,充分利用情境联想教学,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如音符实值的学习,通过模仿动物叫声的长短来辨别不同的音符,这样一来,学生会比较容易掌握。 3、多媒体教学 现代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地运用到了教学之中,音乐老师也不能落后,一定要将多媒体、网络等引进教学实践之中,利用电脑、电视、音响等不同教学设备,让学生欣赏音乐作品,进一步了解、感受音乐,认识音乐。 4、精心设计 在音乐课堂里,老师可以鼓舞学生上台演唱,并对学生的演唱给予鼓舞性的评价,培育他们的主动参加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还可以组织选择不同的学生,上台进行唱歌 PK,之后让学生进行评价和打分等等。精心的教学设计可以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使音乐课堂气氛更加生动活跃,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本文来自于《现代阅读》杂志。《现代阅读》杂志简介详见.) 三、精心编选儿歌,以优美的儿歌培育学生识谱兴趣 乐谱知识是小学音乐教学中不可缺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