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护生动手能力的培育 护理工作是一项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服务性工作,因此较强的动手能力是做好护理工作必备的条件,也是做一名合格护士最基本的素养。近年来,由于护生生源质量的下降,护生的学习目的性不明确,患者对护理工作要求的提高,老师教学任务的繁重,这些都直接影响到护生动手能力的提高。针对存在的问题,护校必须实行一系列加强护生动手能力的措施,通过学校、社会、医院多方努力,促进护生动手能力的提高。 1 加强高职护生动手能力培育的重要性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育目标是培育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它以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以较宽的知识面和较浓厚的基础理论知识区别于中等职业教育[1]。由于护生将来的服务对象是人,因而除了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过硬的操作技能外,还必须要有强烈的职业责任心,否则将会由于工作失误给患者带来经济上、精神上甚至身体上难以挽回的损失。比如护士的静脉穿刺技术不好,在抢救小儿时扎头皮针反复几次不成功,将延误抢救时间;静脉采血测血钾时,由于理论知识不扎实和技术不熟练,造成标本溶血,这样的标本测出的血钾偏高,呈假阳性结果,这种结果将会给医生和患者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当工作责任心不强时,如输血时血型搞错引起严重的输血反应,注射青霉素等药物引起过敏性休克,静脉推注氯化钾溶液引起心跳骤停,静脉注射化疗药物漏至皮下引起皮肤及皮下组织坏死,静脉输液时不排尽空气引起空气栓塞;由于护理人员在操作时不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导致发错药、打错针等等,这些都会对患者造成损害甚至导致死亡。所以,对护士这种职业素养的要求是相当高的,要求护士有高度的责任意识及精湛而娴熟的操作技术[2]。而一个护理人员要具有过硬的护理技术,就必须从头抓起.即从护生抓起。卫生学校要为护生制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尤其要抓紧对护生动手能力的培育,通过学校3-5 年的学习,使护生不仅掌握系统的护理理论知识,而且具有扎实的护理操作技能,从而为护生毕业后很好地开展工作打下基础。 2 影响护生动手能力的因素 2.1 家庭因素:目前的护生大部分为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父母对孩子娇生惯养,除学习之外的事情往往都由父母包办,缺少对做家务活的培育,从而导致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动手能力明显下降。 2.2 护生自身因素:学习成绩相对较好的学生大部分准备考大学而进入高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