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部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为了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实现对危险部位、场所、设施等不安全因素的危险预知预控,规项目部安全管理行为,提高项目部安全管理水平,建立和完善企业安全生产长效管理机制,全面掌握重大危险源的数量状况与其分布,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监督管理,有效消除各类安全隐患,防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减少企业财产损失,确保职工生命安全和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2024)与业主、公司相关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一)危险源辨识、评价的目的1、通过对施工生产过程和办公场所的危险源进行识别和风险评价,制定安全防措施,对危险源进行有效的控制,消除安全风险或将风险降到最小,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2、通过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使作业人员了解身边所存在的危险,自觉严格根据要求作业,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加强自我防;使管理人员了解所管项目的不安全因素与其风险水平,开展有针对性的安全检查。3、为进行有效的安全教育培训提供基础。(二)危险源辨识1、危险源辨识覆本项目围的施工、活动的全过程,包括所涉与的作业场所的设备、设施、施工过程、工作环境、人员活动、临时构筑物、辅助设施等。危险源辨识和危险评价步骤:确定施工过程→识别危险源→登记、评价、汇总危险源→登记重大危险源与不可容许危险。 2、4 种危害因素人的因素: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物的因素: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环境因素:室作业场所环境不良;室外作业场所环境不良;地下(含水下)作业场所环境不良;其他作业场所环境不良。管理因素:职业安全卫生组织机构不健全;职业安全卫生责任制未落实;职业安全卫生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职业安全卫生投入不足;职业健康管理不完善;其他管理因素缺陷。3、覆盖三种时态(1)过去:作业活动系统或设备等过去的安全控制状态与发生过的人体损害事故。(2)现在:作业活动系统或设备等现在的安全控制状况。(3)将来:作业活动发生变化,系统或设备等在发生改进、报废、退役后将会发生的危害因素。4、考虑三种状态:(1)正常:作业活动、设备等按其工作任务连续长时间进行工作的状态。(2)异常:作业活动、设备等周期性或临时性进行工作的状态,如设备的开启、停止、检修等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