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的云雾》---教材分析 舒城县重阳初中小学部:方龙林教材分析 《庐山的云雾》是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美文,这篇课文与《长城和运河》、《漂亮的南沙群岛》共同组成了“祖国山河赞”主题单元,旨在引导学生在诵读、感悟课文的过程中,充分感知祖国瑰丽山河之美,从而使学生从心底油然而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以与对大自然美景的由衷赞美。《庐山的云雾》一文更是以优美明快的语言、奇丽丰富的想象、层次分明的结构向我们描绘了一幅庐山云雾美景图。在作者生动形象的文笔之下,庐山云雾那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特点在我们眼前展露无遗。这篇课文文质兼美,很适合学生诵读积累,而其特点鲜亮的叙述方式更是值得刚刚接触习作的三年级学习揣摩学习。首先,全文采纳了“总—分—总”的叙述方式,第一自然段写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增添了奇妙的色彩,第二、三自然段具体描绘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特点,第四自然段则表达了人们对庐山云雾的喜爱和留恋之情。其次,在具体描写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特点时,作者在总分式的语段中展开丰富的想象与联想,巧妙运用多处比方,先概括写云雾的特点,再进行具体细致的描绘,使庐山云雾的特点更显形象、鲜亮,这两段正是本文的重点语段,也是引导学生进行诵读积累、情感体验、仿写训练的重要容。 学情分析:《庐山的云雾》是教版三年级下册的一篇美轮美奂的写景散文,作者以优美明快的语言,比方联想等手法,描绘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庐山、对祖国山河深深的热爱之情。我们教学的对象是三年级学生,三年级学生已经基本上能够根据上下文,联系绳或实际来理解词句的意思,但对于掌握如何抓住景物特点进行生动形象地描写还有一定难度。因此在本节课中我在重点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语言文字的含义,在读中感悟语言富于变化的特点和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在读中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在读中化语言,积累背诵。第二、三自然段的总分结构正是这阶段学生所要掌握的重点构段方式,因此教学中要让学生知道这一构段方式并初步学会运用这种构段方式。此文中的比方句可谓精彩纷呈,令人想象无限。迷茫的云雾在作者的笔下,竟活灵活现地成了不同的景物(白色绒帽、一条条玉带、茫茫的大海、巨大的天幕、一缕轻烟、九天银河、四蹄生风的白马、一座座冰山……)。从生活的到虚构的,从天上的到海上的,如此丰富的想象,着实让人感受到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