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国际进展方向论文 提要:本世纪 80 年代以来,学校德育引起了国际社会和西方国家的广泛关注,逐渐形成教育的一种新趋势。这种趋势之所以形成,源于西方国家对 50 年代至 70 年代因忽视德育而带来后患的反思,也源于教育本质的要求和现代市场经济进展对德育的呼唤。近年来西方国家通过各种方式强化学校德育,取得一定成效。我们应当关注教育的这一国际性趋势,并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 关键词:德育国际趋势 教育的本质决定了德育是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重视德育,可谓古今中外教育的普遍现象。然而在本世纪 50 年代末至 80 年代初这 20 多年间,许多西方国家却忽视、冷淡了学校德育。近 10 多年来,德育问题重又引起国际社会和西方国家的广泛注意,重视德育,已逐渐形成教育的一种国际性趋势。本文拟对这一历史现象作简要评述。 一、本世纪 70 年代末以来,一些重要的国际组织对学校德育问题给予了很大的关注 1978 年,联合国秘书长向关于道德价值观、课程设计与当代世界需求之间关系的国际讨论会发出贺电,表示对讨论会及会议主题的深深关切:“我谨以联合国秘书长的名义,祝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召开这样一次重要国际会议。……尤其令我感到鼓舞的是:关于国际合作的教育已成为越来越多国家的道德教育和公民教育的有机部分。”第二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又召开了分析“课程设计”与道德教育关系的国际性会议。会议着重分析了影响道德教育质量的各种社会力量,指出这些社会力量的作用大小在各国不尽一致,但必须仔细对待。会议在有关道德教育的许多问题上达成了共识。1986 年的国际教育大会更是明确地提出要求,即“通过智育、德育、体育、美育来教育青年,促进个人全面和协调的进展”。 进入 80 年代,许多西方国家也表现出对学校德育改革的迫切愿望。 英国教育大臣贝克于 1987 年发表了《教育改革议案》的报告,提出要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他认为,学校不仅应当重视提高教育质量,而且应当重视培育学生深切了解生活,了解人在社会中的作用以及辨别是非等能力。90 年代初,英国教育部颁布了《道德教育大纲》,规定学校必须向学生传授道德价值观。 近年,日本社会关于加强学校德育的呼声很高。文部省在1988 年度教育白皮书中强调:“道德教育在培育心灵丰富的人的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其规划的《21 世纪教育目标》中指出:“只有重视思想素养的培育,才能保证人才的健康成长。”该《目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