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品质教育教学论文 ——学习《课程标准》初中一年级部分的体会 国家教委已经正式颁发了《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试行)》。这一文件,是由国家制定的指导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材编写、教学实施、学习测量和考核、检查评估的法定依据。课程标准的颁发,既是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改革的重要成果,又是进一步改革的新起点。本文就学习《课程标准》中的初中一年级(五四学制初中二年级)部分,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一、进行心理品质修养教育的必要性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在科学技术迅速进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的情况下,如何指导学生在观念、知识、能力、心理素养方面尽快适应新的要求,是学校德育工作需要讨论和解决的新的课题之一。 《国家教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的意见》明确规定:“初中思想政治课要在小学的‘五爱’为中心内容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公民的良好道德品质教育、健康心理素养教育、法律意识教育、社会进展常识和国情教育。” 把心理品质教育纳入中学思想政治课的课程体系,在初中一年级开设以心理品质修养为基本内容的课程,对学生进行心理品质修养的教育,既是对学校的德育教学体系的进一步拓展和完善,又能使学校德育更具针对性和富有实效性。 首先,进行心理品质修养教育,提高中学生的心理素养,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素养要求的客观需要。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为健康所下的定义是:“健康,不但是没有身体缺疾,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把心理健康提高到人的必备素养的高度。这表明,良好的心理素养,是现代社会和未来社会对人才的一个基本要求。 其次,进行心理品质修养教育,提高中学生的心理素养,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现实需要。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课题组,通过对随机抽取的 3 万余名中小学生科学检测,发现约有 32%的人具有心理异常表现。另有一则心理测试结果表明:当前,中学生心理素养的合格率,仅仅只有 17%。这就意味着,大多数中学生的心理素养并不完全合格。所以,在基础教育中重视和加强心理品质修养的教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迫切需要。 再次,进行心理品质修养教育,提高中学生的心理素养,把它纳入思想政治课的课程体系,是加强和提高思想政治课实效的重要措施。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指出:近年来,一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