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电教教材管理论文 思想品德电教教材的广泛使用,给思想品德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教学改革与教学质量的提高。但是,目前在发挥思想品德电教教材的功能上,存在以下三种急需解决的问题:一是利用率低,通常是上讨论课或有人听课时用,其他时间少用。二是使用目的不明确,只求教学形式多样,课堂气氛活跃,形成走过场。三是演示中缺乏老师必要的启发讲解,忽略学生的道德思维训练。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从观念上把电教教材的使用单纯地看作一种教学手段,因而将其放在可有可无的地位,只以老师的语言传播作为学生猎取道德知识的主要途径。然而,学生习得道德知识,形成道德观念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它包括了诸如观察、联想、想象、体会、理解、推理等,是一个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过程。电教教材在这一过程,有着启动儿童知觉运动,唤起他们自身学习兴趣、学习动力的功能,这是老师语言讲解所不能替代的。下面就思想品德电教教材的作用及如何发挥其功能,谈点个人的看法。 一、正确认识电教教材的作用 思想品德课是以提高学生道德认识,培育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为主要任务的学科。明理、激情、导行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特别规律。对于小学生来说,明理、激情、导行需要适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和思想品德形成进展的规律,由于小学生的思维带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进展要经历一个过程。因此,帮助他们掌握道德概念,需要有具体事物、具体形象来支持。逐步从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进展到概括的解释,理解道德概念的内涵。培育学生的道德情感,促使他们在道德认识基础上,对良好行为作出积极的情感体验,也有赖于形象具体的外界信息来刺激。指导道德行为,不管是行为动机的激发,行为方式的模仿,还是对道德行为的分析、推断,都需要具体鲜亮的道德形象、道德榜样作引导。 电教教材具有直观、形象、声像并茂、活动变化的特点,对儿童有很大吸引力和感染力,容易引起他们对道德情境、道德形象具体而真切的感知,导致对道德情感的体验,对道德概念的理解,对行为法律规范的认同。具原来说,它在教学中的作用,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品德电教教材包括教学投影(幻灯)片、录音带、录像带。它们用生动的画面、和谐的音响,以动态来表达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采的感性材料。学生观看演示时,犹如身临其境,能使用多种感官感知学习内容,在知觉基础上形成感性的道德形象,为形成道德概念奠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