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意识形态的终结研究论文

意识形态的终结研究论文_第1页
1/12
意识形态的终结研究论文_第2页
2/12
意识形态的终结研究论文_第3页
3/12
意识形态的终结讨论论文 摘要]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不同历史时期的“意识形态终结论”有不同的背景,也就有了不同的涵义,需要具体分析。只要阶级社会依旧存在,只要人们之间还存在着严重的利益差别,只要民族、国家依旧存在,意识形态就不会终结。从这个意义上说,真正该终结的倒是“意识形态终结论”本身了。 [关键词]意识形态;终结;新自由主义;马克思主义 一、“意识形态终结论”的提出 随着冷战的结束和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世界联系的日益紧密,越来越多的人对“意识形态”这个概念避之唯恐不及。正如英国哲学家汤普森所言:“今日,很少有人会宣告自己是‘意识形态家’,而许多人却会毫不犹豫地宣告自己是保守派或社会主义者、自由派或民主派、女权主义者或生态主义者。意识形态是别人的思想,是除了自己以外某人的思想。把一种观点称为‘意识形态’,似乎就是已经在含蓄地批判它,因为意识形态的概念似乎带有一种负面的批判意义。”([英]约翰·B.汤普森:《意识形态与现代文化》,译林出版社 2024 年版,第 5 页)尽管中国尚没有进展到西方后现代化社会的层面,但社会中轻视、漠视意识形态的观点和看法也不绝于耳。我们不禁要问:全球化时代,真的是意识形态的终结之旅吗? 颇具历史戏剧性的是,“意识形态终结论”最早是由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提出来的。恩格斯在 1886 年写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最早提出了这一观点。他在这里所特指的是以德国古典哲学为代表的传统阶级社会的意识形态。他认为这样的意识形态将会被“终结”,被科学的“关于思维过程本身的规律的学说”所取代([德]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人民出版社 1972 年版,第 48 页)。很明显,恩格斯在这里并没有将自己和马克思所创立的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意识形态,而认为是一种科学。 此后,这一主题便不断被人提起。二战结束以后,第一个使用“意识形态终结”提法的是法国社会主义党人阿尔伯特·卡莫斯。他在 1945 年批判法国“社会主义党”的“绝对的乌托邦主义”时指出,意识形态是一种“欺骗”,已经宣告终结。到 20 世纪 50 年代,“意识形态终结(endofideology)”的思潮在西方学术界已经成为一种浩浩荡荡的思想潮流了。以拉蒙德·阿隆、爱德华·希尔斯、李普塞特和丹尼尔·贝尔等为代表的一些思想家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这一思想。到了 20 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意识形态终结”的思...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意识形态的终结研究论文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