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生产力与组织结构的关系探讨-以中钢为例指导老师:得发教授学生:石正平(中钢)林芳在(中钢)邱文亮(中钢)鸿昌(中钢)1 绪论:1.1 讨论背景与动机:就衡量制造业绩效的众多指针来说,「生产力」是一个相对普遍、浅显的概念,也是应用较广的工具。不同行业、时代的产业也许对「生产力」有不同的定义或者评价的方法,但是大都把「生产力」视为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之一。(郭天耀,民 90)服务于制造业,长期以来我们除了深刻地感觉到「生产力」的不断变化外,组织结构也不断调整,究竟这些变化之间存在那些相关?有没有规律?或者,有没有一种模式可以推测未来?这些都是引发我们讨论兴趣的原因。就一般的认知而言,所谓生产力概指「从投入到产出间各种软、硬件的综效」,而这种抽象的「综效」本身不会制造利润,制造利润的是运作于其间的「人」,或者更精确的说,是「组织」。企业在不同时期,面对不同的竞争环境时,在追求绩效提升的前题下,必须随时做出各种层次、围的调整,以因应环境快速的变化,并确保组织的竞争优势或者重新取得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柯恺瑜,民国 89 年)实务上我们也发现「组织设计是连续性的、动态的」(卢渊源,民国 72 年),绝不是任何一种僵化的原理原则。在特定时期、条件或者面对特定的竞争(对手)时,往往必须设计一个特定的组织,去执行特定的任务。」(Drucker ,2000)彼得杜拉克所谓「特定时期的特定组织」除了是指组织理论中,水平整合的任务编组外,也间接提出一种组织结构随着时间不断演化,以因应不同竞争环境的看法。由于科技的进步,生产技术日新月异,不同的设备直接或间接造成制程的改变,也同时迁动人力需求和组织结构的调整。前者除了关系传统所谓「蓝领」和「白领」的比率变动外,也涉与年龄和技术层次(知识密度)分布的问题;后者更与所谓「组织竞争优势」息息相关。过去的相关讨论指出:企业所选择的工作组织不仅关系企业的弹性与活动力,亦对组织绩效发生影响(正伦,民 89),也难怪乎许多人在面对企业经营的诸多变量里,总是把「组织结构」列为主要关切的项目之一。除了因应竞争的主观因素外,企业的外部环境,诸如「环保意识的提升」、「社会形态的改变」、「人口结构的变化」也都直接或间接促使整体生产力不断发生变化。面对这些客观的经营环境变化,受到影响最为显著的部份当属企业的「组织结构」。实务上,「组织结构」除了直接关系到管理方法的适当与否,从而左右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