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患儿健康教育探讨论文 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中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护士的健康教育可使病人及家属了解有关疾病和治疗的基础知识,学会自我保健,促进健康。支气管哮喘是儿童常见病,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往往受环境因素影响,与异物过敏有关。当其发作时常使家长手足无措,患儿恐惧陡生。通过健康教育可避开家长慌乱,减轻患儿恐惧,增加预防知识,减少发作。 1 实施方法 1.1 制订标准教育计划。由护理部组织专业知识扎实、临床经验丰富、知识面广的护理人员制订出不同疾病的标准教育计划,供临床护士参照。根据支气管哮喘的特点,其标准教育计划主要包含以下内容:疾病与治疗的基本知识、预防发病知识、急性发作时的应对策略、家庭护理知识。 1.2 运用教育程序。 1.2.1 评估:患儿入院后主管护士收集患儿与家庭资料。患儿资料包括年龄、文化程度、发病史、诱发因素等;家庭资料包括双亲文化层次、工作性质、对疾病的认识、家庭护理知识、发病应对能力等。 1.2.2 推断: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推断患儿、家长的教育需要。如初次发病者往往缺乏疾病知识,希望了解疾病的进展和治疗,而反复发作者更望获得预防知识。 1.2.3 计划:不同于标准教育计划。主管护士针对特定患儿及家长的教育需要,确定具体的教育内容和目标。目标必须切实可行,可测量。 1.2.4 实施:主管护士在实施教育计划的过程中,不断收集资料,评估学习者对教育的反应和新的需要,及时调整计划,以确保措施的准确性和现实性[1]。 1.2.5 评价:通过三方面来评价教育的结果。最常用的是知识评价:教育后对学习者进行理论测试,通常采纳提问—复述式。其次是技能评价:教育后检查学习者操作方法是否正确,有无改变与提高。再次是行为评价:教育后观察学习者是否改变了原有的生活方式,如饮食习惯等。通过评价找出差距,并修改、完善计划。 1.3 教育分阶段进行。按疾病的进展过程,以支气管哮喘的急性期、好转期、出院前期作为三个基本阶段。遵循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确定不同阶段的教育内容和目标,使教育切合实际需要,易于接受,利于实施。 1.3.1 急性期的教育:主要向患儿及家长讲解疾病的基本知识、进展过程,治疗和护理的目的、意义,使家长和患儿树立治疗的信心,减轻心理压力,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 1.3.2 好转期的教育:此期患儿转危为安,主要进行促进康复的教育,如有效的咳嗽,雾化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药物的副反应,观察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