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师德建设分析 摘要:师德师风建设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当前,师德建设存在着老师责任感缺失、学术不端、道德滑坡等问题,阻碍了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因此,要在进一步尊重老师自身进展规律和现代教育规律的基础上,将师德建设融入老师成长的全过程。应构建“理念-主体-制度-环境”四位一体的规约路径,即加强政治引领涵育社会主义高校师德师风,在尊重老师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强化老师的道德自觉,完善高校师德考核机制、监督机制、惩处机制,制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优化师德师风,从而加强高校师德建设,提高师德水平。 关键词:新时代;师德建设;职业理想 高校师德问题一直是备受社会关注的话题。习近平总书记在有关教育工作的讲话中,多次提到为人师表的师德要求,将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提升新时代老师素养、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首要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育高素养老师队伍,提倡全社会尊师重教”,强调师德师风建设对于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意义。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体系中,“引路人”“大先生”“筑梦者”等词汇形象地表达了教育工作者对于国家进展、社会进步与学生成长成才的引领和垂范作用,他进一步号召广阔教育工作者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既要学高为师,又要身正为范,努力做好“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但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高校老师师德失范的现象仍屡有发生,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高校老师的职业声誉与光辉形象,对我国的高等教育生态造成了负面影响。加强高校师德建设,应围绕大学“教育场域”中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化探讨并给予针对性的解决策略。 一、新时代高校师德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师德问题作为我国社会中道德问题的一部分,是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产生的。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逐渐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开放自由的市场经济体制转型,这种全方位、整体性、结构性、体制性的社会变迁也将高校裹挟其中。社会的快速转型与激烈变化给高校的教育活动带来全方位的挑战与多层面的冲击。总体来看,我国高校师德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部分老师职业理想信念淡化、责任感缺失,导致师生关系淡漠。老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多年来,我国高校老师爱岗敬业、自尊自励,以高校老师特有的人格魅力、学识魅力和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了全社会的尊重。[1]但是随着社会价值观的日益多元、利益格局的日益分化,高校老师教育活动的独立性、自主性、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