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思维调查法在外语教学的运用 摘要:有声思维调查法主要用于调查和记录人们在完成某项任务时的认知行为状况或认知操作过程,目前在外语教学讨论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通过开展对有声思维调查法在外语教学领域中的应用现状讨论,有助于了解有声思维法在外语教学领域中的实施状况,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 关键词:有声思维;外语听力;外语阅读;外语写作;外语翻译 有声思维的概念最早见于 Ericsson﹠Simon(1980,1984)对于共时口述的定义,即口述者在完成特定任务的同时讲述自己的心理认知状况。据此产生的有声思维调查法主要用于调查和记录人们在完成某项任务时的认知行为状况或认知操作过程。随着外语教学讨论向认知思维过程方向的纵深进展,有声思维的作用和功能已被越来越多的外语讨论者关注和重视,这一调查方法逐渐成了外语教学讨论中收集讨论数据的常用方法。那么,有声思维调查法是如何应用于外语教学讨论的?除了传统的听读写译领域外,有声思维调查法是否还应用于外语教学的其他领域?有声思维法在外语教学各个领域中的调查内容和讨论重点有哪些?在调查中取得了哪些成绩,同时还存在哪些不足?通过开展上述讨论,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有声思维调查法在外语教学领域中的实施状况,而且有利于我们认识这一方法的优缺点,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 一、有声思维在外语听力领域中的应用 有声思维在外语听力领域中的应用主要在于帮助人们了解外语听力理解的心理过程、听力理解策略应用和影响听力理解因素的作用机制等。对于有声思维法在外语听力过程讨论中的应用O’Mally,J.M.(1989)等人调查了母语为西班牙语的英语学习者,讨论者们发现受试者的听力理解过程可以分为知觉处理、切分和利用三个阶段;刘芳、郭纯洁(2024)将外语听力的理解过程分为低级过程和高级过程、宏观过程和微观过程,指出有声思维的调查方法在外语听力过程的讨论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领域和相当重要的应 用 价 值 。 对 于 有 声 思 维 法 在 外 语 听 力 策 略 讨 论 中 的 应 用Vandergrift(1998)比较了初级水平者在外语听力理解过程中元认知策略的应用情况,调查发现成功的听者使用更多的元认知策略,他们使用这些策略与文本进行更深层次的互动,以构建文本的意义;苏远连(2024)调查了听力学习策略训练对中国外语初学者,尤其是成功的学习者和不成功的学习者在传达式听力理解成绩、策略使用意识、学习信心等方面的影响,从而证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