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景观设计第一章植物景观的特点与进展史第一节概述一、相关概念与解释(一)园林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园林一词出现于晋南北朝时期。唐宋以后园林一词的应用更加广泛,常用以泛指各种游憩境域。在这期间也有如庭院、园池、别业、山庄等叫法古代园林主要是为封建统治阶级和上层社会拥有和使用的园林,或建于自然郊野,或建于城中一隅。现代园林则包括了各种类型的公园、游园、花园、绿地、风景名胜区等。20世纪80年代以前,“园林”一词一直成为该学科、该行业通用的名词。它涵盖了当时园林规划设计、管理等领域的工作围。(二)风景园林“风景园林”是20世纪80年代由学者筱祥先生提出的。当时主要是针对”园林”一词涵与外延局限性而提出来的,是对”园林”涵与外延的丰富与进展。我国风景园林学科的性质与讨论领域与国外的Landscape Architecture(景观建筑学)是一样和接近的。“风景园林”作为一个学科已经超越了原来传统园林的畴与界限,成为一个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三)景观(Landscape)景观一词最早在文献中出现是在希伯莱文本的《圣经》中,用于对圣城耶鲁撒冷总体美景的描述。这时的“景观”的含义同汉语中的“风景”、“景致”、“景色”相一致,等同于英语中的“scenery ”,都是视觉美学意义上的概念。景观(Landscape):是指土地与土地上的空间和物质所构成的综合体。它是复杂的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在上的烙印。“我们现在所做的事情都与景观有关系,都是景观。我们留给后人的是历史景观,正在体验的是现代生活景观。”(俞孔坚) 景观设计学在国外进展历史比较长,但在国才刚刚拉开序幕。在国与景观设计相近的专业也在从事景观设计的项目,比如建筑、园林、环境艺术、城市规划等专业。但是专注于理论讨论和教育最有代表性的是大学景观设计学讨论院,可以说是引导中国景观设计教育和实践的一个开始。(四)植物景观主要指由自然界的植被、植物群落、植物个体所表现的形象,通过人们的感官传到大脑皮层,产生一种实在的美感和联想(五)植物造景:指运用乔木、灌木、藤本与草本植物等题材通过艺术手法,充分发挥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来制造植物景观。(六)种植设计: 是指根据园林布局要求,对园林中各种植物如乔木、灌木、攀缘植物、水生植物、花卉植物与地被植物等之间的搭配以与这些植物与园林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