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资源分析论文 从人类进展历史的角度来看,水利建设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工程型水利、资源型水利和环境型水利三个不同的进展阶段。但这三个阶段并不是相互排斥和对立的,而应当是相辅相成的。人类从原始社会开始就是靠天吃饭,随着社会的进步,生产力的不断进展,必须备水防旱、止水防洪,各项水利工程才应运而生。可以说,中国几千年来经济社会的进展都是以工程水利作为物质基础的。因此,经济社会进展的今日和未来,走向资源型水利与环境型水利进展的不同的时期仍必须依托于工程型水利作为其基础,脱离了工程也就谈不上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但就资源型水利的内涵来讲,它应当包括两个层次,即广义的和狭义的两个方面,从广义上讲,水与各种资源(包括人口、耕地和矿产等各种资源)都有一个优化配置的问题:从狭义上讲,主要是水资源自身(包括雨水、地表水和地下水)三水的有效利用和优化配置、水的多功能与综合利用和水资源区域性的优化配置等问题。因此,从工程型水利转变为资源型水利应当把它看成是不同进展阶段的产物。假如说,新中国水利建设50年是“第一次革命”,兴修了数以万计的水利基础设施,为经济社会进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那么,迈向21世纪水利可能进入“第二次革命”,战略的重点是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以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利用为目标,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措施的优化组合,以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进展。就好像我国农业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温饱型转变为营养型等,农业要保持可持续进展也面临一次“新的革命”。同样,我国在工业化的进程中,形成的资源型城市,过去主要是依托资源进展起来的工矿城市,现在,由于资源渐趋枯竭,或资源开采的收益下降等种种原因,不仅已直接影响到城市的进展,而且可能导致城市的衰退。因此,资源型城市如何走振兴和可持续进展的道路,就面临着选择和确定新的和符合实际的进展模式,有关人士认为,城市的经济进展应当由资源型向技术型转变,走一条良性循环整体进展的道路。 目前许多国家在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途径上,大体有三种选择,一是对现有的可利用水量进行重新分配,以适应新的需求;二是通过节约用水和水的再利用以提高用水效率;三是通过传统的工程措施来增加可用淡水量的供应。在这三种途径选择上,多数国家已倾向于前两种途径。我国过去的50年水利建设主要是靠传统的工程措施为主,这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必须的。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