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探索【摘要】随着我国教育的深化改革,教育事业的逐渐进步,高校的办学规模也不断扩大,各种设施投资建设也开始大幅增长,高校逐渐面临着巨大的财务风险,因此对高校内部控制制度提出新的要求。本文从高校的财务风险视角进行分析,探讨了高校内部控制目前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完善高校内部控制体系的具体措施。【关键词】财务风险;高校内部;制度建设经济的高速发展,高校现有筹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高校办学规模扩大和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高校的财务管理已经逐步进入信息化管理时代,因而需要高校内部控制制度需要跟随时代的发展和需要。此外,教育部于20XX年4月刊发了关于《教育部直属高校经济活动内部控制指南(试行)》,特别指出高校需要对其内部控制体系的制定和执行进行规范。一、高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目前存在的问题(一)岗位设置和监督。高校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的建设的问题首先出现在岗位的设置和监督方面。其一,高校的关键性岗位的分离制度没有严格的执行。一般而言,为确保规避财务的风险,关于财务岗位的职责首先需要将审批、执行以及保管等岗位进行有效分离。现阶段,高下内部出于各类因素,如内部控制意识淡薄、人才缺乏等要素而没有进行严格的岗位分离,这通常会导致财务风险的发生。其二,高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在岗位业绩上还缺乏相应的监督体系。现阶段,高校对于岗位的业绩评估缺乏及时性和有效性,其评估的结果往往并不能反映高校岗位中真实存在的问题。(二)预算制定和控制。高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在预算制定和控制方面的问题主要存在三个方面。其一,预算的编制没有进行科学的管理。预算的制定是高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前提,科学的预算能够提高后期结果执行的效率。其二,预算的执行还不够规范。现阶段,高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还没有对预算的执行建立严格的审批制度,预算的执行缺乏强制性。此外,预算的调整没有相应的调整流程,因此不能及时有效地规范预第1页共3页算的调整。这些问题的出现,容易导致预算的控制失效,从而产生财务风险。其三,预算的决算不及时、准确。预算决算是高校内部控制制度的重工作,如果预算决算数据失真,将会误导最终的决策,甚至会影响资源的使用率和资源的有效性。(三)会计信息系统方面。会计信息系统在高校内部控制制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现阶段,大部分高校在管理中都会设置诸多系统以满足教师和学生的不同需要,例如:科研系统、教学管理系统等各种系统,这些系统和会计信息系统缺乏统一性,无法与其他信息系统进行数据和信息的共享。因此,会计信息系统无法拓展更多的功能,也无法有效地发挥信息系统的作用。此外,高校的会计信息系统可能还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高校内部控制制度对会计信息系统在密码设置、口令设置等方面需要建立严格的要求。二、完善高校内部控制体系的具体措施(一)建立财务治理结构,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为规避高校的财务风险,高校的行政人员首先需要根据财务管理的规章制度建立切实可行的内部控制制度,规范高校各种经济业务,严格执行关键性岗位的分离制度,配备和招收合理的财务人员。此外,高校还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经济委员会。经济委员会需要时刻强化自身的财务风险意识,能够有效地协调学校各部门的经济关系,对学校办学经费的使用和筹措进行管理[1]。同时,高校还需要加强学校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组织开展财务人员专业知识的培训,培养财务人员的穿新思维,全面提高财务人员的能力。(二)对学校预算实施精细化的管理。高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在编制预算时,首先在高校各预算部门和组织机构的积极沟通后确定预算的流程。为预算的编制、下达、执行等业务进行精细化的管理。组织机构和部门还需要随时管控预算地执行状况,建立高校内部预算奖惩制度,激发各部门职工积极参与学校预算管理。此外,预算组织机构和部门还需要根据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绩效的考核和评估,健全高校的信息系统,合理配比高校的支出和收益[2]。同时,预算部门还需要跟随时代发展的步伐,建设数字校园,促进信息和数据共享,保证决算的第2页共3页完整性和及时性,降低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