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生创新素养的形成前言10 月 15 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胡锦涛代表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作报告。十七大报告,在反复强调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同时,还提出与之相配套的五条具体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中国特色新兴工业化道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中国特色政治进展道路”。一条伟大道路和五条具体道路的提出,充分说明我们党进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框架越来越清楚,具体路径越来越明确。五条具体道路中以“自主创新”为首,也充分说明下一阶段我国的进展的核心将会集中在“创新”上。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进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到2020年,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胡锦涛同志十七大报告中这段关于自主创新的论述,在与会代表中引起热烈反响。当今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的制造、创新能力的竞争。提高创新能力,不仅是企业迎接市场挑战的需要,也是国家提高整体竞争力的需要。因此,“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1995 年江泽民在全国科技学术大会上)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做出的一项重要的战略决策。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人才,而大学生作为国家专门培育的专业性人才更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有力储备。所以,大学生创新素养的形成不仅是一个关乎个人命运前途的话题,一个个体成长成才的内在与长远需要,更是一个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关键点。一、何谓创新型国家?何谓创新素养?(一)什么是创新型国家?对于什么是创新型国家这个问题,国际学术界已有基本共识,即把那些将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尤其是自主创新能力,从而形成日益强大竞争优势的国家称之为创新型国家。半个多世纪以来,世界上众多国家都在各自不同的起点上,努力寻求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道路。一些国家主要依靠自身丰富的自然资源增加国民财宝,如中东产油国家;一些国家主要依附于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和技术,如一些拉美国家;还有一些国家把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形成日益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