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非小细胞肺癌(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的多学科治疗已有十多年, 诊断技术及治疗策略的改进有可能导致非小细胞肺癌 的预后影响因素的改变。采用回顾性分析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术后生存期的影响因素,通过患者的生物学特征与胶滴肿瘤药敏检测技术(CD-DST)的检验结果相结合,对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后个体化辅助化疗方案的选择进行相关性分析,探究其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生存期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5 年 1 月 1 日-2018 年 1 月 1 日北部战区总医院胸外科经病理确诊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201 例,通过查询既往病例资料,电话回访及门诊随访等方式获得各例病人的生存资料数据,生存时间以月为单位计算,排除非死于肺癌的随访患者。从随访资料及临床资料中选取了多项的观察指标并进行相关研究,其中包括性别、年龄、吸烟与否、TNM 分期、病理类型、分化程度、淋巴结组数、手术方式、术后是否行化疗治疗等相关预后因素。将观察所得的结果进行量化赋值,其中病理分期按照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和国际抗癌联盟(UICC)修订采用的国际肺癌 TNM 分期标准重新分类,使用 SPSS22.0 软件对该 201 例患者从不同临床特点进行多因素对比分析,用 Logistic 回归方程分析根据性别、年龄、吸烟史、TNM 分级、淋巴结组数、手术方式、化疗等因素预后差异。生存曲线估计按照 Kaplan-Meier 方法分析,依据胶滴肿瘤药敏检测技术(CD-DST)用药与常规化疗用药及未化疗的患者的生存对比。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年龄(P=0.000,OR=1.367),吸烟与否(P=0.044,OR=2.467),TNM 分期(P=0.029,OR=2.399),淋巴结组数(P=0.010,OR=0.651),手术方式(P=0.015,OR=5.5),化疗(P=0.028,OR=0.287),说明年龄、吸烟史、TNM 分期、淋巴结组数、手术方式、术后化疗治疗是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按照胶滴肿瘤药敏检测技术(CD-DST)的检测结果用药,与不按检测结果用药的患者及未化疗患者的进行生存率的组间比较,是若不考虑其他混杂因素下生存分析的常用方法。与不按胶滴肿瘤药敏检测技术(CD-DST)结果用药的患者及未化疗患者在术后 40 个月内死亡率较高,超过 40 个月后,患者死亡率逐渐下降,但仍呈递减过程,说明随时间迁移,患者的生存率逐渐降低。结论:(1)术后化疗对术后生存率有显著影响。化疗因为能减少局部复发、增加局部控制率,提高总生存期而被临床所重视对于广泛期患者。(2)年龄对术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