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民俗文化》课程第二章辅导第二章民俗与民俗学第一节民俗一、什么是民俗(了解掌握)1、“民”的概念:“民”是一个相对的而不是独立的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民”所指的社会人群不同。现代民俗学的观点认为,“民”是全民的,而不应是部分人群。因为非正规的文化的传递者是全体民众。2、“俗”的概念:“俗”简单地说,就是“知识和学问”。“俗”应该是以口头的、物质、风俗或行为等“非正规”和“非官方”的形式创造和传播的文化现象。“民俗”就是普通百姓的知识和学问,是一种“约定俗成”的东西。3、民俗的概念内涵(掌握)民俗是传统文化的一种,主要包括以口头、物质、风俗或行为等非正规、非官方形式保存和传播的,传统文化现象。民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自觉或无意地遵循和维护的一种行为规范、道德伦理、认知方式和思维模式。二、民俗的产生和传播1、民俗的产生(了解)(1)民俗事项随人类和文化的产生而文化。文化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人类在共同生活中,创造文化的同时,各种有形和无形的民俗事项也随之产生了。(2)民俗是民族共同创造的结晶,没有具体作者。从宏观的角度看,民俗是一种长期的文化积淀,是民族共同创造的结晶。与书面传播和保存的文化传统不同,以非书面、非正规、非官方的形式保存和传递的传统文化的民俗,没有具体的创造者。几乎所有的民俗事项都没有具体作者。(3)学术界的重要理论关于民俗事项的产生,学术界主要有以下几种理论:① 共同创造论;②残余论;③文化沉淀论;④个人创造和集体再创造论。目前,学术界比较认可的是个人创造和集体再创造论。2、民俗的传播(了解)关于民俗的传播问题,学术界有很多假设,比较有影响的观点主要有:(1)一源论。这种理论的假设是,民俗应该有一个源头,即在某一特定的时间,被某个(些)人创造于某一个特定的地区。某种类型民俗的所有异文都具2有“亲族”关系,即它们都来源于同一个源头。(2)多源论。认为每一个民族或文化都有创造出与其他文化相类似的文化现象的可能性。持这种理论的人们之所以提出这种观点是基于如下三种理由:①依据进化论学派的观点,所有的人类都要经历相同的“心智和文化进化过程”。②因为人类的进化过程和物质生存环境是如此的相似,同时人类精神的特性和云做过程都是一致的。③人类对相同的经历和感情的表述要求,表述方式和途径是相似的,因而有可能用与其他文化相似的模式创造出与其他文化相似的文化现象。(3)渗透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