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电视戏曲历史研究论文

电视戏曲历史研究论文_第1页
1/8
电视戏曲历史研究论文_第2页
2/8
电视戏曲历史研究论文_第3页
3/8
电视戏曲历史讨论论文 一、50 年代后期至 60 年代初期 中国从 1958 年有了电视以后就出现了电视文艺,电视戏曲也随之诞生。早期的电视戏曲形式很简单,以戏曲为主,将原来只在舞台上表演的戏曲,简单地照搬和再现到电视屏幕上。其表现方式主要是现场直播戏曲舞台剧。 由于技术手段的限制,直播场地只能是剧场舞台。导演一般采纳三台摄像机联机,面对舞台,放置在左、中、右三个位置,运用不同机位的镜头角度、景致变化进行现场切换,使观众欣赏全剧。那一时期转播过不少戏曲艺术家的剧目,如梅兰芳的《穆桂英挂帅》,荀慧生的《红娘》,周信芳的《四进士》等。早期的电视戏曲培育了中国第一批电视戏曲工作者,练就了他们严肃的工作作风和深厚的艺术功底。同时,戏曲节目的剧场实况转播也为后来的电视文艺的实况转播和专场录像,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二、60 年代中期至 70 年代末 随着电视技术的更新,电视手段不断丰富,电视戏曲导演为了增强电视表现力,不再满足照搬舞台,他们积极参加节目创作,将戏曲演员请到演播室,运用电视的独有视角,从舞美、灯光、现场调度,到剧本的修改、演员表演、化装,都重新设计和安排,这便是专场录像。这一时期中央电视台播出了评剧《双玉婵》、川剧《燕燕》,地方台播出了昆曲《十五贯》等,它比原有的舞台剧节奏更加紧凑,画面更加符合观众的审美要求。 电视录像设备的使用,尤其是彩色电视录像设备和彩色转播车的引进,使电视节目不再是转瞬即逝,而能制成磁带得以保留、交换和重播。由此产生的后期编辑,又为电视戏曲的再加工和再创作,提供了一个宽阔的空间。专场录像为戏曲节目的电视化,探究出一条路。至今,它依旧是电视戏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表现形式。 三、80 年代后期至 90 年代中期 改革开放以后,电视戏曲也在人们怀旧和期盼复苏中迅猛进展,占据了电视节目相当的一部分。这个时期的电视戏曲节目,既保留了实况转播和专场录像的形式,又呈现了形式多样、风格各异的进展趋势。这一时期的节目从内容上可以分为两类:欣赏类和专题类。 1.欣赏类戏曲节目,是指以观众欣赏为宗旨,以展示戏曲剧目的故事和演员的表演艺术为主的电视戏曲节目。这一类的节目主要有实况转播、专场录像、综艺晚会中戏曲节目、电视戏曲晚会、电视戏曲艺术片等等,而最有代表性的莫过于电视戏曲晚会的出现和电视戏曲艺术片的兴起。 电视戏曲晚会:编导不但在演播室搭上舞美、灯光,请来主持人和各剧种...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电视戏曲历史研究论文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