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活力报告摘要。本文通过对XX市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活力情况,对其现状、原因及解决措施深入调查后,深入分析,总结经验。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我国一直以来的政治优势,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正是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高校一直担当着人才培养,科教兴国发展战略的重任,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持。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大学生思想接收到外来思想、价值观的冲击,致使其思想多元化发展。此时,更需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为推动祖国发展贡献力量。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思想政治工作一直是当代大学生教育工作的重点,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仍旧是喜忧参半,活力不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直以来都由马克思学院的专业课教师传授,通过两学期的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一学期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一学期的中国近代史纲要来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力度与强度不够,过于死板,缺乏活力以及广泛性。但是,近年来,情况有所转变,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发生变革,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局限在马克思学院,而是全员育人。下至专业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传递红色思想,上至各学院院长通过形势政策课等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断发展与改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式有所转变,宣扬红色思想、正确思想价值观念的活动逐渐增多,活力增强。在沈阳大学校内每月一次的团日活动举办得如火如荼,每位同学都积极参与,认真学习团会精神与内容。不仅如此,沈阳大学还积极举办各种红色活动,如:“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为主题五四原创诗歌活动、读书月图书漂流活动、“火红的青春,无悔的团旗”校园文艺作品展、青年志愿服务队的志愿服务活动等等一系列选宣传共产主义思想、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水平的活动,有助于大学生树立第1页共5页正确的三观,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修养。但是,尽管思想政治教育在逐步的发展前进,仍有一些不足逐渐显露出来。21世纪以来,网络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2g发展到3g,再由3g发展到4g,以及即将进入的5g时代,网络在生活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学生完成作业需要通过网络查询资料,进行娱乐活动需要通过网络,就连消费也大部分也需要通过网络。网络如此发达,可是思想政治教育却没有赶上时代的步伐,没有及时通过网络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教育,没有形成线上、线下双重教育模式,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而且网络世界复杂多变,不良信息蔓延速度极快,网络贷款、高利贷事件也时常发生,这更需要我们高校对学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避免学生走入歧途。除此之外,各高校之间的联系不够,不能互相取长补短共同发展。尽管网络如此发达,可是各高校之间仍采取原始的“单打独斗”模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事倍功半,效率极低。只有少部分校际之间联系密切,共同成长,共同进步。新时代要求我们放弃传统模式,改革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加强校际之间的联系,为新时代大学生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努力奋斗。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活力不足的原因(一)高校对思想政治教育认知力度不足。近年来,高校学生人数急剧增加,“工作难”“就业难”情况更加严重,各高校为了提升就业率,增加毕业人数,十分重视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注重各专业的专业课教学质量和水平,课程的安排上也注重专业课程,从而忽视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安排,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阻碍了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同时,有些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针对性,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定义模糊,仅仅依靠马克思学院老师、各年级辅导员、团党工作人员,没有明确分工与合作,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不能推动学生思想的进步,因而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活力日渐低下。(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死板、内容落后。各高校依然沿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封闭教学法”,即通过有关的思想政治课、辅导员的口头教育、班会教育等方法在封闭第2页共5页的教室中进行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