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生主体性进展中的作用 (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茅竹镇中心小学 426100)摘 要:本文以当前新课程改革为背景,在详细阐释小组合作学习的概念与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生主体性进展中的重要作用。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 小学生 主体性进展 新课程改革我国正在实施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分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提倡学生主动参加、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育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猎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沟通合作的能力;提倡由被动的接受学习方式走向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显然传统的授受式的学习方式已不适应时下教育的要求,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全新的学习理念也就应运而生,走向历史的前台。本文根据笔者长期的教学实践就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生主体性进展中的重要作用谈几点粗浅看法。一、小组合作学习的特点与概念表述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富于创意的教学理论与策略,源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国,是对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即刻板的班级课堂授课制的反思。由于美国上个世纪六十年代面对英才学生的教育改革的失败要求重新寻求一种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策略,因此提出“回到基础”的口号,在这种背景下合作学习应运而生。合作学习由于可改善课堂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学业成绩,促进学生非认知因素进展受到世界各国普遍关注,并逐渐成为一种主流教学理论和策略。1[①]尽管由于各国价值观念、教育教学条件以及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的不同,各地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概念、具体实施策略、方法等各个方面存在差异,但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论与策略,小组合作学习表现出与传统班级教学相区别的以下特征:1.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这是它区别于传统班级教学的最本质特征,它的所有环节都必须以此为核心;小组的组建是为小组活动提供活动的形式与空间;老师的精讲是为了提供活动的知识背景;小组奖励的实施为活动提供取之不竭的动力源泉。2. 小组合作学习是同伴间的互助合作活动。它通过创设“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小组形式来改变班级教学结构,其目的就在于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助与合作,并以此作为教学活动的动力。3. 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1它改变了传统班级教学中以个人成绩为标准、以学生个人为奖励对象的做法,从而改变了班级教学中学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