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安全教案《手划破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安全教育活动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安全》,详细内容为《手划破了》一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幼儿了解手划破的原因,掌握简单的处理方法,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二、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手划破的原因,知道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避免手划破。2.培养幼儿在遇到手划破情况时的冷静应对能力,学会简单的处理方法。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掌握手划破的处理方法,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重点:让幼儿了解手划破的原因,知道如何避免手划破。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教具:图片、PPT、故事书、急救箱等。2.学具:创可贴、消毒棉球、碘伏、红药水等。五、教学过程1.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个小朋友在玩耍时不小心手划破的情景,让幼儿观察并思考:为什么会手划破?如何避免这种情况发生?2.例题讲解(10分钟)(1)讲解手划破的原因:玩耍时碰撞、尖锐物品划伤、不小心摔倒等。(2)介绍如何避免手划破:玩耍时要注意安全、远离尖锐物品、小心行走等。3.随堂练习(5分钟)让幼儿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手划破的经历,以及如何处理的。4.教学难点讲解(10分钟)(1)教授简单的处理方法:用清水清洗伤口、用消毒棉球擦拭、贴上创可贴等。(2)演示如何正确处理手划破的情况,并让幼儿模仿练习。让幼儿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引导他们认识到手划破的危害,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六、板书设计1.《手划破了》2.内容:(1)手划破的原因(2)如何避免手划破(3)手划破的处理方法七、作业设计1.作业题目:请小朋友们回家后,向家长分享今天学到的手划破的原因、如何避免以及处理方法,并请家长签字确认。2.答案:(1)手划破的原因:玩耍时碰撞、尖锐物品划伤、不小心摔倒等。(2)如何避免手划破:玩耍时要注意安全、远离尖锐物品、小心行走等。(3)手划破的处理方法:用清水清洗伤口、用消毒棉球擦拭、贴上创可贴等。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了解手划破的原因、处理方法,提高了自我保护意识。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确保他们掌握所学内容。2.拓展延伸:在下一节课中,可以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手划破的情况,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同时,加强对家长的安全教育宣传,共同为幼儿营造一个安全的生活环境。重点和难点解析1.教学难点讲解中的处理方法的教授与演示。2.作业设计中的家长参与和签字确认环节。3.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中的角色扮演活动。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讲解(1)处理方法的教授清洗伤口:用流动的清水清洗伤口,避免使用热水或酒精,以免加剧疼痛。消毒:使用消毒棉球轻轻擦拭伤口周围的皮肤,避免直接接触伤口。贴上创可贴:在伤口干燥后,贴上创可贴,防止细菌感染。(2)演示与模仿练习确保每个幼儿都能清楚地看到演示过程。在幼儿练习时,提供安全的道具,如塑料剪刀、无针头的注射器等,避免实际操作中的安全隐患。对每个幼儿的操作进行个别指导,纠正错误,确保他们掌握正确的处理方法。二、作业设计(1)家长参与教师应向家长说明作业的目的,即让幼儿巩固所学知识,增强家庭安全意识。家长需认真听取幼儿的分享,了解他们在课堂上学到的内容。家长在签字确认时,可以就幼儿的分享提出问题,帮助他们巩固知识。(2)签字确认教师应提醒家长在签字时注明日期,以便教师了解作业的完成情况。三、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角色扮演活动教师应设计不同场景,如玩耍时碰撞、尖锐物品划伤等,让幼儿扮演伤者和救助者。在活动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幼儿的操作是否正确,及时纠正错误。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一、语言语调1.使用简单明了、生动的语言,以便幼儿理解和记忆。2.语调亲切、温柔,充满关爱,让幼儿感受到安全感。3.在关键环节,适当提高语调,强调重点内容。二、时间分配1.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确保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兴趣。2.例题讲解:10分钟,详细讲解手划破的原因和处理方法。3.随堂练习:5分钟,让幼儿互动交流,巩固知识。4.教学难点讲解:10分钟,重点教授处理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