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廊坊产业承接研究祝尔娟曾经在研究中指出,国家想要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当务之急是解决北京天津和河北地区产业与发展不同步的问题,只有加大对河北地区的扶持力度,推动河北的产业发展,才能逐渐缩小河北同天津北京两地区的梯度落差,推动京津冀地区更好地实现产业整合和优化升级。目前看来,当务之急是在京津冀地区实现产业的整合和扩算,让产业集聚、连接,从而达到结构优化,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才能让京津冀协同发展成功从要素一体化阶段过渡。孙虎等人通过对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水平进行测算,认为想要完成京津冀协同发展,必须要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加大对新兴产业的培育力度,建设起京津冀地区的增量利益共享机制。刘安国等通过分析京津冀协同发展所涉及到的相关产业,对京津冀产业空间结构优化以及京津冀产业转移的方向进行了二维分布的描绘,图中提到的“产业结构优化区”将会是京津冀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点领域所在,“产业转移优先区”则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过程中,制造业产业将会重点转移的区域。金浩等人在对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河北省承接产业的比较优势进行测算之后,认为河北如果想要建立完善、高效的产业转入机制,就必须要认识到自身的产业链和资源禀赋,通过这些来选择转入产业才能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在河北进行产业对接的过程中,应当最主要从天津的金属矿采选产业、制鞋及皮毛制品产业中进行承接,从北京的烟草行业、化学纤维产业以及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产业中进行承接,从而完成自身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张贵在研究中提出,因为天津同北京以及河北两地的产业相似度都很高,产业趋同现象比较严重,而河北同北京之间产业趋同现象却较少,相似度较低,因为产业差异大,所以可以在专业传统资源消耗性的传统制造产业方面进行较强的协作,可以将大多企业转移到城乡交界处,同时对河北省产业的转移、分工以及创新进行发展,从而缩小河北和天津、北京的差距,增加城市功能。通过把产业转移到经济地带,园区进入到经济圈,企业转移到城市内,把技术融入到产业链中,建设处一个产业城市共同向前推动的新模式。二、机构养老模式研究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人口较晚地步入老龄化的阶段,造成了我国对人口老龄化的研究也相对较晚。随着上世纪 90 年代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学术界对人口老龄化的研究也越来越重视。同时因为我国研究起步时间晚,相对来说有更多的国外研究内容可以参考,从而对我国的养老模式进行更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