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与关中乡贤文化摘 要《白鹿原》是 20 世纪末最杰出的长篇小说之一,作品从关中地域特色文化角度出发,对关中文化进行多方面的描写。乡贤作为白鹿原上传统文化主导者,在白鹿原治理和发展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在儒家文化背景下形成的乡贤文化在这部作品中有极其重要的文化地位。本文通过对乡贤文化的内涵的阐述,主要写《白鹿原》中乡贤的具体表现,一方面对《白鹿原》中的“乡贤”代表的人物形象和文化地位的分析,揭示在特定的文化环境的影响下,作为传统文化正面影响的乡贤白嘉轩和朱先生对白鹿村命运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作为传统文化负面影响的乡贤鹿子霖在 20 世纪的政治力量的冲击下逐渐功利化的发展结局。另一方面对乡约、祠堂等乡贤文化的表现形式的具体分析和解读,展现由儒家文化主导的白鹿村在族长的领导下所形成的一套带有地域色彩的乡约族规,这种在儒家文化影响下形成的乡贤文化对白鹿村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对关中的地域文化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揭示本文关中乡贤文化的主题。关键词: 白鹿原;关中;乡贤文化前言陈忠实在《白鹿原》中,将写作视角对准了白鹿村的芸芸众生的日常生活。用众多个性鲜明的个体形象展现出中华民族在那个动荡的历史时期的文化状态。描写了白鹿原上白鹿两大家族世世代代所发生的一系列历史变革,展示了白鹿村中以白、鹿两家为主的人物之间的恩怨情仇和不同的人生命运。在当时,中国正处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农耕文化逐渐转向现代文化,小说描绘了在一系列自然灾害军事斗争、政治权力的冲击下,儒家文化逐渐边缘化的过程。而在传统儒家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乡贤作为儒家文化的捍卫者和执行者,生动地诠释了乡贤文化与民族秘史本质特点的关系,揭示了中华民族生存方式的独特性。一、乡贤与关中乡贤文化(一)乡贤乡贤,指是乡村社会的贤人。从古至今乡贤作为历史文化发展历程的推动者和捍卫者,是历史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著名学者秦晖认为:“国权不下县,县下惟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靠伦理,伦理造乡绅,”[1]乡绅是一直到近代中国社会中的重要阶层,他们主导着当时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在传统中国的乡村社会治理中,靠的便是这些品德和才学为乡人所推崇敬重的士绅,他们德高望重,自身所具有的传统道德力量和知识文化力量可传承乡民、教化乡民。“官僚是皇帝的工具,工具只行使政权而没有政权”[2]一个乡贤在自己的乡里是可以行使一定的权利的。这种权利和地位其实来自于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