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农业和国家粮食安全关联 眼下,“高效农业”已经成为各地进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提升地方产业化水平的代名词。但是何谓“高效农业”,怎样进展高效农业,进展高效农业与解决 13 亿人口的吃饭问题有何关系,怎样进展高效农业既能解决农民增收又能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本文通过一个“高效农业”进展的典型调查,分析进展高效农业与国家粮食安全的关系。 “高效农业”的定义和内涵 什么是高效农业?笔者认为高效农业是从当地资源条件出发,以国内、国际市场为导向,实行生态农业与农业产业化相结合,辅之“设施农业”和“特色农业”,生产品种更多、数量更大、质量更优的,植物、动物、微生物符合标准的多系列质量安全农产品、食品,制造名、特、优品牌,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全面提高,才是真正的高效农业。设施农业和特色农业也不一定是高效农业,只能作为高效农业的辅助措施。 “高效农业”的内涵呢?高效农业绝不仅仅是赚钱多,经济效益高的农业。效益的内涵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高效农业是经济、社会、生态综合效益最佳的农业。所谓的经济效益是指人类在取得经济效果的基础上所获得的经济利益,经济效益是一切经济活动的核心。虽然社会进展以经济进展为基础,不提高经济效益,就不能扩大再生产,也就不会有社会的进展。同是对于经营者来说,经济效益具有更大的吸引力,所以生产者往往就自觉或不自觉地只注意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经济效益,而忽视粮食生产的社会价值。 而社会效益是指生产或服务等各种经济活动对社会文化、政治、宗教、军事、人口等方面的影响和效果。我们把社会效益集中在于满足社会需要的程度上,即一切经营活动满足于社会需要的程度越大,其社会效益也越大;否则社会效益就小,甚至没有社会效益。因此我们进展高效农业就必须确立社会效益是经济效益的前提。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进展高效农业,在提高农民经济收入的同时,人类社会对粮食的需求才能有保障。 那么生态效益在“高效农业”的地位如何呢?在经济社会高速进展的今日,人们已经认识到了生态效益是人类在经济活动中依据生态平衡的规律,对自然生态系统,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条件及环境条件所产生的有益的或有利的结果。生态效益的基础是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的良性、高效循环。因而生态效益是关系到人类进展的最根本效益,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基础和前提。因此,进展高效农业必须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进展为前提。 从上述定义和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