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论文 一、影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因素 1、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与理念较落后 全校性的创新创业教育在全国各高校迅速进展并普及起来。虽说各个高校越来越重视创新创业教育,但对其目标和理念仍然存在着狭隘的认识,即认为创新创业教育是针对少数大学生的创业实践和就业行为,倾向于对其进行功利性的商业价值评判,把多培育几个自主创业的“企业家”看作是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却很难真正理解其人才素养培育的内在价值,因而不愿在教学层面推动全校性的创新创业教育,将其纳入人才培育的计划。与此同时,社会上对创新创业教育功利性的价值推断也局限了大学生的视野,使他们没有在专业教育基础上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创业能力的训练和提升,导致他们误以为创新创业教育是能迅速带来经济效益的途径,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知仅仅停留在挣钱养家糊口、创办新企业的肤浅层面上。殊不知,创业的本质是创新,是一种“思考、推理和行动的方法”,是一个“涉及远见、改变和创新的动态过程”。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和理念在于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就业能力。与商业创业相比,社会创业更能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创新精神。社会创业作为一种创新社会价值的活动,更有助于解决市场和政府尚未解决的社会问题,有助于培育大学生为社会服务的意识。社会创业不排斥市场的力量,即利用市场的规律去满足社会的需求,从而推动社会价值的实现。由此可见,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和理念存在的狭隘认识,影响了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提升,导致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绩效难以提高。 2、优质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的供给不足 提高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绩效,同样需要诸如财务资源、人力资源的大力支持和保障。然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资源的供给不足,导致了创新创业教育难以面对全体学生,不能融入人才培育的全过程中。其原因在于:一是没有设立专门的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机构、专项资金和工作场地,许多高校是在其原有的学生工作部门增设此内容,致使能够用于创业教育的财务资源时常捉襟见肘,甚至挪用;二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一般都应具有经济管理的专业知识背景,并且热爱创业教育,而各高校具有这方面能力的师资供给不足,直接影响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 3、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方法老套 创业课程的宗旨在于“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有效的创业教育需要实行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体验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所学的“游泳知识”能够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