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外语教学翻译能力培育途径探讨 摘要:随着全球信息化的快速进展,跨文化对话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实现不同文化、语言的沟通、对话、协商都离不开翻译。外语教学中的翻译能力培育也得到了高校的重视。现在高校的外语翻译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解决,这样在某种程度上就会阻碍翻译能力的培育。针对这一问题,通过分析高校外语教学中翻译能力培育的现状,提出有针对性的方法策略,以期达到培育更多服务国家和地方区域经济进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高素养复合型人才的目的。 关键词:跨文化;高校;翻译人才;培育 1 浅析当代高校外语翻译教学的现状 1.1 缺乏跨文化理念。国与国之间有很大的文化差异,外语教育是跨越文化进行传播的主要方式之一,在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沟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高校翻译的教学情况来看,外语老师仍需继续转变教学理念,反映在教学过程中局限于知识的传授,对学生的实际翻译能力培育不够、重视不足。在这种情况下,翻译教学中的跨文化理念的重要性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在一定范围内影响了学生提高自身的翻译素养。所以,外语老师仍需不断转变理念,使教学跟上时代的进展,同时,还要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一定的跨文化理念,让学生有所认识,才能更加透彻地认识到翻译的地位。1.2 忽视语言文化的差异性。翻译是两个地域的不同文化、不同语言之间进行的沟通与转换。在翻译的过程中,要求译者熟知两种语言背后的文化。假如学生在翻译之前未能充分地了解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就可能会造成翻译译文不能准确表达原文含义的情况。所以,学生非常有必要了解和熟知两种语言背后的文化差异,以便译文能达到“忠实、通顺”的要求。然而,目前大学外语翻译教学现状并不能让人感到乐观。在教学过程中,许多老师对语言差异、文化差异重视不足,只是简单的把翻译理论和技巧传授给学生,学生不能够获得深刻的理解,导致翻译译文只是流于表面,对源语言的文化背景缺乏了解,在一定程度上就会影响学生进行翻译工作的整体性,不利于学生翻译技能的提高。1.3 学生翻译意识和能力较弱。近年来,我国的大学生人数迅速增加,各个高等院校的大学生翻译能力有高有低。部分大学生缺乏扎实的外语基础,面对难度大的翻译课就有些力不从心了,翻译技巧不能灵活掌握与应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学生学习外语的积极性就会减退,对外语翻译的学习缺乏信心,也没有耐心。任何课程的学习主体都是学生,在翻译课堂中也应该发挥学生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