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有效性探究 摘要:我国高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起步比较晚,进展比较迅速,但是还存在着许多问题。笔者通过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高校需要加强对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视程度;高校需要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职业道德教育观念;高校需要进一步完善职业道德教育体系;高校需要完善职业道德教育的评价体系。 关键词:高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有效性 职业道德作为行业必须遵守的道德准则,是社会公德在某个行业的具体表现形式,任何人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都需要自觉遵守。高校学生的专业划分比较清楚,就业指向性也比较明确。高校毕业生想要满足企业需求,不仅要有较高的专业知识、较强的专业技能,还需要具有企业所需的职业道德。同时,企业在招聘员工的时候,职业道德也列入了重点考虑的范畴。因此,高校必须要对学生进行相关的职业道德教育。 一、我国高校学生职业道德现状分析 我国高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起步较晚,经过快速进展,已经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1.学生对职业道德有一定的认识,但是自我约束能力比较差。随着职业道德教育的开展,90%以上的学生意识到了职业道德在将来自己的就业和职业生涯进展中的重要作用。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出,高校学生对职业道德教育的认同度比较高。可是,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很多学生虽然认识到了职业道德教育对自身进展的意义深远,但自我约束能力比较差,行为非常散漫,迟到早退、违反纪律、旷课现象常常出现。 2.学生缺乏爱岗敬业的精神,具有功利主义倾向。高校学生对自身缺乏全面、清楚的认识,很多人不同意到一线就业,把择业目标放在那些社会地位较高、工作稳定、收入较高的工作岗位上。有些学生并不认同爱岗敬业,认为敬业不是必须爱岗,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他们对待实习工作没有责任感,更谈不上奉献,具体表现在他们不同意不计酬劳、无偿加班完成没有做完的工作。这部分学生比较欠缺奉献精神,认为经济回报应与自身的劳动付出呈现正相关,即以经济利益衡量职业价值。持有功利主义价值观的学生过分强调个人利益,比较倾向于选择工资待遇高、工作环境好的职业。 二、目前我国高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1.高校没有高度重视职业道德教育的进展。培育高素养应用型人才是高校的人才培育目标,因此,很多高校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方面,忽略了职业道德教育对学生未来职业进展的重要意义,缩减了本该用于职业道德教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