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老师师德的严律 摘要:高校是培育“四有”人才的摇篮,高校老师是培育“四有”人才的执教者,因而,师德状况不仅仅涉及到老师的自身建设和自身形象,更关乎对学生的教育质量,这种影响有直接性的施教过程的影响,亦有一时一事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本文从我国现阶段影响高校老师师德的主要因素和严律高校老师师德的对策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高校;老师师德;严格自律 老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指老师在从事教育劳动时应当遵循的职业行为法律规范和必备的道德品质的总和。我国《高等学校老师职业道德法律规范》中对高校师德的内涵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包括六个方面:爱国守法、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服务社会、为人师表。爱国守法体现为:对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我国人民、我国社会制度要持热爱之情,对我国的宪法和法律法规要模范遵守,对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要坚决贯彻,依法履行老师职责。敬业爱生体现为:具有崇高的职业理想,热爱、忠诚和精诚奉献于教育事业,以人才培育、科学讨论、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真心关爱学生、培育和教育学生为己任。教书育人体现为:正视并重视自己担负的育人职责,积极探究并遵循教育规律,尊重学生个性,“德艺双馨”的培育学生,积极提高教学质量。严谨治学体现为:实事求是的求知精神,勇于探求和坚持真理的积极态度,讲求团结合作,协同创新,刻苦专研,力戒浮躁的学术品行。服务社会体现为:将自己担负的育人责任与担当社会责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积极传承科学文化知识,自觉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类进步服务。为人师表体现为:做学生的表率,以优良的学风和教风、以高尚的学识风范来教育和熏陶学生,在校园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做到自尊自律。可见,高校老师的师德主要包括其在从事大学教学、科研及管理工作时应遵守的行为法律规范和道德品质,并体现其行为价值取向、社会责任感和精神境界。高校是高素养人才的培育基地,亦是高素养人才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堡垒,老师作为高校教育教学的主体,不仅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也传播精神文明。 一、我国现阶段影响高校师德建设的主要因素 利益和环境的影响。由于我国大学连年扩招,大学规模急剧扩张,学校课程负担加重,某些大学开始快速扩充老师队伍,但因其盲目性,导致高校无法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受过严格训练、拥有较强素养、愿为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老师;一些老师为得到更高的学历与职务或调到更好的单位,往往拉关系走后门、伪造剽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