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老师文化建设策略 一、当前高校老师文化建设面临的问题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进展,我国一些高校学术腐败、剽窃造假、领导落马、胡乱收费等问题屡有发生。部分媒体对高校新闻报道的肤浅化、妖魔化、娱乐化等趋势也让社会大众产生某种程度的“扭曲”认知。这也再度引起了大家对高校文化,尤其是高校老师文化的广泛重视和深度研讨。高校老师群体在总体上是健康向上、内涵丰富、愿景清楚的,但由于受到管理体制、工作环境和任务方式等多方面的现实制约,高校老师文化的现状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1.道德信仰的淡漠化和价值取向的世俗化。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进展以及高校服务社会的不断深化,加之高校改革进入深水区,作为一个社会群体,高校老师的价值追求、利益结构及心理状态等都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部分老师出现道德信仰的淡漠化和价值取向的世俗化等现象。仅 2024 年,中国人民大学、四川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就有多位领导因经济问题被落案调查。高校中一些老师淡漠政治,信仰错位,过分看重功绩利益和物质实惠,滋生了剽窃、弄虚作假等多种不良道德现象,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据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学术批判网主持人杨玉圣统计,国内几乎所有著名高校都已经传出有学者“涉嫌”学术造假或腐败,被点名或被质疑卷进学术造假或学术腐败的学者教授不下百人。部分高校老师在学术讨论中缺乏内在科学精神支撑,投机取巧,不能恪守基本的学术法律规范,产生学术腐败,成就感和责任心逐渐淡化,学术精神和治学动力日渐衰竭。 2.组织认同的薄弱化和教育精神的片面化。部分高校老师把工作仅仅看作是谋生手段,对所在学校的组织认同感下降、群体归属感缺失、责任使命感沦丧。以固定工作岗位为依托,以充足的自由时间为条件,忙于其他兼职或创办自有企业,无暇备课,严重影响教学质量。有些老师甚至指派学生到自己公司工作,以“讨论”为名,无偿占用学生劳动,挤占了他们的学习时间。部分高校老师在师德师风和教书育人方面等出现了问题,甚至在学生面前表现出某些与老师身份不相符的行为和语言,更不会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思想特点进行引导教育,师生间缺乏沟通、信任和理解。 3.评价制度的标准化和人文关怀的缺失化。高校老师的劳动本应该是充满了制造、灵性和个体魅力的智力劳动,是老师生命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师理应从中体会到身为教育者的自豪感和精神愉悦感。然而,目前高校的绩效考评制度,存在着考核定位不准、评价指标不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