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园景观环境设计与行为模式讨论 摘要:为实现更为人性化的校园景观,需从师生的感官舒适度及心里舒适度上去分析校园景观环境,从环境行为学的角度对高校校园景观环境中行为模式的思考,分析问题。分析校园景观中的环境行为及影响环境行为的因素,寻求在校园景观中人与环境和睦共处,相互适应、相互积极影响的一个平衡点,以此作为校园景观设计的重要依据。 关键词:校园景观环境;行为模式;景观元素 1 引言 时代进展及社会需求,给予了高校更重要的角色和使命。校园环境作为师生的生活交往、学习交往的主要场所,同时也是教学环境的一个重要载体,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许多高校在规划、建筑、景观的设计中由于主观干预或工期等原因缺乏从使用者角度考虑,设计中过多的强调美学或抽象意念,导致大学校园景观环境较大程度上无法满足师生的使用需求,师生需被迫的去适应校园景观环境。 2 高校校园景观环境中师生行为分析 2.1 人、行为、环境之间的关系 人、行为、环境三者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的,人的行为是出于对于某种刺激的反应。丘吉尔有句名言“我们塑造了环境,环境又塑造了我们”。人是所处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其周围环境的回应表现出各种各样的行为模式,同时环境也是行为模式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我国多种民居形态就是最好的例证,如西南吊脚楼、西北窑洞、云南一颗印等。 2.2 师生对校园景观环境的需求 马斯洛对人的基本需求做了概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和爱的需求、自尊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这是从人的需求层次等级划分,从低级到高级的分属,涵盖了人对于社会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的需求。归结到校园环境中,师生对环境的需求表现为以下三个层次:健康与舒适环境、活动的机会以及社会和文化体系的归属感。人的需求金字塔 (1)健康与舒适的环境:健康与舒适的环境是影响师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因素。主要表现气候、温度、噪音、交通体系及社会不安因素等方面。校园生活群体中个体的生活背景、生活习性,所表现出对校园环境的需求存在差异性,应从整体把握和部分个体的需求来解决。 (2)活动机会:环境是人们满足个人活动计划的工具,通过对空间安排、设施布置、功能体现来达到人们活动机会对环境的要求。机体在对环境进行选择适合其活动行为的同时,环境所提供的功能也影响着人们活动各种行为,这是一个交互影响的状态。 (3)对社会和文化体系的认同:环境是认知的对象,满足机体的个人活动,机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