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物业管理论文 一、高校物业管理的现状 目前高校物业管理基本上还是沿袭计划经济时期的行政管理体制,管理模式仍旧是低效福利型的,这种管理模式无论是在管理技术还是在服务质量和人员素养上都存在着诸多问题,物业管理在服务意识和经营观念上没有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化,致使高校物业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滞后于社会化物业管理,影响了高校物业管理的进展,同时也影响了高校各项事业的进展。高校物业管理实行的是象征性的有偿服务,管理实体与高校签订相关物业管理协议,但是这种管理往往是在学校的行政指令下进行,缺乏科学依据和市场标准,协议相当不稳定。尤其在服务费用和服务内容等方面往往不按行业要求和标准办事,只追求社会效益,不讲经济效益,市场经营意识淡漠。由于学校属于事业单位,物业管理费用很紧张,于是将物业管理成本一再压低,使高校物业管理陷入了低效率、低水平的亏损经营,很难向企业化、市场化的方向良性进展。由于各高校的进展历史和现状不同,物业管理的情况不一。但总体来说,各高校物业管理是伴随着本校的进展而进展。从管理模式上,基本上经历了由过去单一的、与原学校一体的行政管理和后勤保障到目前的相对初分专业、初成体系的物业管理;从服务方式上,由过去一般基本的生活保障变为多形式、多层次服务;从管理水平上由过去的传统房屋管理和后勤服务到目前初具现代物业管理稚形的管理。相对专业化的管理模式初步形成。 二、高校物业管理工作的特性 与一般物业管理相比高校物业管理具有很多特别性。随着物业管理行业的进展和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驱动,高校物业管理成为高校后勤的一种新模式。近几年我国高校的快速进展,使高校物业管理得到了进步的进展、巩固和完善,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深刻认识和分析高校物业管理的特别属性,明确这一工作的着力点,对于搞好高校物业管理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教育属性。高校物业管理作为高校工作的一部分,必须以教学为中心,围绕教学和育人开展工作,一切作为都要与高校教育、教学、科研的整体目标相适应,并负有“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责任和义务,成为高校培育人才的有机组成部分。高校物业不同于其他物业的这一特性,决定了高校物业管理在做好物业服务的同时,还要注重营造育人氛围等软环境建设高校物业管理所承担的校园环境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物质载体,它与校园文化建设是密不可分的,它既受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同时又反过来影响校园文化建设。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