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职教基础课课程革新 摘要论述如何重新认识公共基础课在新的高职教育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如何处理好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的关系,做好公共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的课程设置等问题。 关键词职业教育;文化基础课;专业课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正在蓬勃进展,高等职业教育不仅要重视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加强职业能力的培育,更要重视综合素养、人文精神的培育,这是世界职业教育进展的必定趋势,也是国民素养提高的必定要求。只注重专业技能的培育,忽视基础文化素养的提高,专业技能进展本身将受到很大的制约,培育出来的人才综合素养较低,转岗再就业能力低,今后职业生涯的继续进展也会受到严重的限制。因而,文化基础课程的改革现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1 高等职业教育文化基础课程的现状 在人才培育方案中,文化基础课在课程设置中基本上是处于从属地位,各专业都很重视本专业技能,强调专业技能训练,对文化基础课重视不够,具体体现在文化基础课课程设置的种类、性质和课时分配上。专业课、实践教学课挤占文化基础课现象严重,专业设置上普遍存在重理轻文的现象。有些专业迫于学校规定,在人才培育方案中涉及一些理化基础课,作为素养拓展课程,和专业选修课一起以选修的形式出现。在教育部、各省教育厅高等职业教育的文件中,关于文化基础课程建设的内容是比较少的,从地方到国家,文化基础课申报获批的精品课程也是凤毛麟角。相对于专业课程来说,文化基础课程的建设是落后的,无论是课程的讨论、课程标准的制定、课程体系的构建、课程教学的改革,还是学生重视的程度,学校投入的人财物都远不如专业课程,文化基础课程的建设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任务。 2 高等职业教育文化基础课改革措施 2.1 文化基础课课程设置的改革措施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24]16 号文件)中指出:“要加强素养教育,强化职业道德,明确培育目标。”“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国外尤其是日本、韩国等国家高等职业教育文化基础课程的设置特别重视提高学生的素养。在设置文化基础课程时,应该考虑到学生是作为社会的人而存在的,不是简单的操作机器;考虑到学生学习的兴趣、爱好,培育他们的职业素养,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身体素养等综合素养,使学生真正具有应变、生存、进展能力,以适应市场变化的要求。 当今国内职业教育专家纷纷强调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提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