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舞蹈教学改革探究 高校舞蹈教育的深化进展,迎合了高校素养教育的需要。当然,普通高校开展的舞蹈教育属于普及型舞蹈教育,与专业性舞蹈教育不可同日而语。高校舞蹈课程改革的深化进展,带来了高校素养教育的新风貌,各种新理念、新方法涌现出来,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形式开始了深刻的变革。高校舞蹈教学需要大胆创新、改革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增强其实践技能、扎实其基础知识,引导毕业生成为社会需要的专业性人才。 一、舞蹈教学的内涵 舞蹈最初起源起人类劳动,渐渐进展成反映人们生活状态和美好愿景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有“艺术之母”的美誉。舞蹈教学的本质,其实是一种审美教学,舞蹈教学就是老师讲授舞蹈知识、传授舞蹈技巧、锻炼舞蹈能力的过程。舞蹈教学以“制造美、欣赏美”为主要任务,它可以陶冶学生的性情,培育高尚的情操,增强感受美的能力。舞蹈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教会学生固定的舞蹈动作、编排技巧和表演方式,更是教会学生实现身体、心灵、大脑全方位的协调,集体舞蹈教学还能教会学生“合作和团结”。舞蹈本身包含形体、造型、服装、舞台等多方面的内容。舞蹈作品的创作和欣赏过程其实就是制造美和欣赏美的过程。舞蹈表演通常与音乐相结合,一来音乐作为舞蹈的背景,二来舞蹈也是对音乐的诠释,二者结合产生的美感更具体,也更形象。舞蹈教学是要教会学生通过身体的造型来表达内心情感和个人情绪,即引导大学生注重用肢体语言表达心灵深处和精神世界。 二、高校舞蹈教学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的舞蹈教育与其他艺术专业相比,起步较晚,条件不成熟,进展水平有限。普通高等院校教学中,由于在硬件设施、师资力量等方面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差异,直接导致了各高校中舞蹈专业的教学质量和传授方法各不相同。近年来,各大高校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深化开展教学改革,在此大背景之下审视舞蹈专业的教学工作改革,可以发现,与最初相比,高校舞蹈教学已经有了较大的改善,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进。 (一)高校舞蹈教学的基础性和主体性仍有欠缺。在多数学生家长和高校学生看来,舞蹈专业对学生自身的要求极高,一要外形条件优越,相貌出众、线条优美;二要舞蹈功底深厚,身体柔软、四肢协调。基于这样一种认识,即便学生有强烈的兴趣,家长也会顾虑重重。普通高校开设舞蹈专业,主要目的不是输送舞蹈造诣极高的专业人才,而是为了丰富高校文化生活,不侧重舞蹈基本功的苦练,而是侧重成品舞蹈的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