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融资困境解析及战略 作为准公共产品的教育产品而言,其提供主体高等学校不等同于企业,但就实际而言,它兼有企业与政府的双重职能。作为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它必须根据政府的要求向社会提供高等教育产品;作为一个提供教育产品的“企业”,它必须注重投入与产出,注重教育产品的提供效率与质量,否则它的学生就没有市场。从其具有企业经营要求这个角度而言,高校的进展不能仅靠政府的财政拨款,更要依赖于其自身的“经营”能力,其中包括向银行举债。事实上,现在的高校基本上是负债经营。 一、目前高校经费来源及融资方面所面临的实际问题 (一)高校的办学经费来源及其分析 高校的资金来源无非是这样的几个途径:一是财政正常经费的拨款,主要用于高校的人员支出或者补充日常公用经费(当然也可能有些是基建方面的专款,但从近年来看这项在逐渐减少或都根本就没有了);二是学费收入,学费收入的多少主要依赖于学校的规模与收费标准,这两部分构成了高校经费来源的主要部分;三是学校的各项非学历教育收入和经营收入,主要是利用高校自身的教育资源面对社会提供教育机会、提供培训等所形成的收入,这在高校的经费来源中也占了不少的一块,当然这要视各个学校具体情况的不同而有所差异,甚至是很大的差异;四是捐赠,当然这局限于一些名牌学校中,一般的学校没有多少这样的机会;五是科研方面的拨款(或横向合作的经费),这方面的经费必须专款专用,没有多少灵活空间,不过可以在短期内纳入学校的统一资金安排来周转一下。 由于高等教育产品是准公共产品,所以高等学校的经费来源不可能全部依靠政府拨款,更主要的是必须依赖于高校自身的资金筹集能力,在当前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逐步转向大众教育的情况下,政府更不可能在财政上有更多的投入。因此必须依赖于高校自身去筹集资金,尤其是高校自身进展方面的资金需求。 (二)当前高校融资所面临的困境分析 1.从政府或教育主管部门角度来讲,并没有形成一个比较清楚、完整的政策思路。在高校资金来源渠道选择,高校合理负债规模界定及高校经营风险管理方面没有一个统一的、清楚的管理思路和政策措施。虽然高等教育产品是准公共产品,是一种付费的教育产品,但政府在对其公共性的保证上仍然具有责无旁贷的责任。既然如此,政府必须在对高校的经营风险、合理负责规模设计等方面有清楚而明确的规定与管理,而不能任由高校贷多少算多少,这样不利于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积累与进展。从长远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