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知识结构构建以及整改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不仅明确了高校辅导员工作性质的政治性、工作角色的多样性、工作对象的可塑性,而且为建立高校辅导员的知识结构提供了依据。 一、高校辅导员知识结构的界定与特点 (二)高校辅导员知识结构的界定 知识结构这一概念最早由王通讯、雷桢孝在 1979 年第 9 期《人民教育》上发表的《试论人才成功的内在因素》提出,认为“不少人原来的知识结构被破坏了,形成了新的知识结构。”根据王通讯 1992 年的解释:知识结构是外在的知识体系在头脑中的内化状况,是客观知识世界经过求知者的输入、储存、加工,而在头脑中形成的由智力联系起来的多要素、多系列、多层次的动态综合体。结构决定功能。不同的知识结构,决定该结构的不同功能,能够完成不同性质的工作。个人认为高校辅导员的知识结构主要指高校辅导员在学习和工作中,根据工作需要有选择地对外在知识体系进行内化而形成地由智力联系起来的多要素、多系列、多层次的动态综合体。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这个知识结构应根据辅导员工作的需要,体现辅导员工作的特点;二是高校辅导员的知识结构应该由一个知识体系构成,是一个多要素、多系列、多层次的综合体;三是这个知识体系是辅导员在学习和工作中形成和不断完善的。 (二)高校辅导员知识结构的特点 导向性。高校辅导员的知识结构一经形成,将对辅导员的思想和行为起导向作用,决定高校辅导员完成工作状况。 整体性。主要指高校辅导员的知识结构作为一个系统,并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根据一定的规律,由不同要素、不同系列、不同层次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有机整体。即在高校辅导员的知识结构中,其整体的效能大于各部分效能之和。 层次性。主要指高校辅导员知识结构的是由一定的知识体系构成的,是与辅导员的工作特点紧密相关的。 进展性。主要指高校辅导员的知识结构是一个不断进展、完善的过程。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要求辅导员的知识结构必须具备相当的广度和深度。二是知识本身是具有进展性。当今世界是一个新知识不断涌现,旧知识不断淘汰的过程。各层次的知识需要抛旧纳新。三是新问题、新情况、新思想的不断出现,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