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赏识教育思考 摘要:赏识教育是富有生命力的教育,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一种爱的教育,是具有人文关怀的素养教育理念,是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个新的尝试。文章从赏识教育的概念、目标、把握的三个“度”方面分析了高校辅导员运用赏识教育的具体做法,使赏识教育在实际育人过程中得到正确运用。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赏识教育;适度 高校辅导员在学生成才、引导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具有老师和管理者的双重身份,是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辅导员应秉承全国高校思政会议精神,学习新的教育理论、探究新的教育方法,为培育全面进展的合格接班人不断努力。赏识教育是在教育浪潮中涌现的“新星”,它并不是对惩戒教育、权威教育的简单否定,而是让老师学会客观地教导和评价学生,发掘并激发学生的潜能。高校辅导员该如何使用适度教育激发学生的潜能,在思想政治教育的道路上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是值得探究的问题。 一、赏识教育的内涵 赏识教育由“赏识———进展”教育缩略而来,“赏识”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释义为:认识到别人的才能或作品的价值而予以重视或赞扬。从狭义上来讲,赏识教育属于一种教育方式,通过欣赏和赞扬受教育者的优点来进行教育。基于教育双向互动的特点,崔学鸿教授对于“赏识教育”有比较全面客观的分析,他认为,赏识教育是教育者在尊重学生个性人格的基础上,用爱心去发现儿童身上的闪光点,激励儿童树立自信心,激发儿童的主体意识,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亲子)关系,创设轻松、和谐的教育氛围,促进儿童主动积极、生动活泼的全面进展的教育方式[1]。本质上,赏识教育,即教育者认识并且赏识受教育者,使受教育者增强自信、主动进展的教育方式。 二、赏识教育的目标 (一)鼓舞受教育者勇于克服自卑,树立自信。赏识教育的初级目标就是培育儿童的自信心,通过发现儿童的闪光点来帮助儿童克服自卑心理。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性中最本质的期望,是得到别人的欣赏。”弗洛伊德关于人的暗示心理的讨论、皮格马利翁效应等实验讨论都向我们揭示了“赞扬”“赏识”“暗示”所深藏的教育价值,证实了被人欣赏和得到鼓舞的巨大力量。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家长和老师对学生的冷嘲热讽和轻视责骂都会严重损害儿童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相反,教育者的鼓舞和赞扬,宽容和理解却能给予儿童积极应对挫折的正能量。(二)促进受教育者热于自觉学习,自主进展。终身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