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会计教育评价体系讨论 摘要:新时代需要新型会计人才。提升高职会计教育质量、实现其高质量进展,是向社会输送新型会计人才的关键。而教育质量的提高,需要有一套健全、有效的评价体系。笔者在剖析高职会计教育质量评价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新时代背景下重构教育评价体系的必要性,并进行了具体的构建讨论。 关键词:新时代;高职会计教育;高质量进展;评价体系 新时代,是技术变革的时代,是“大智云物移”的时代。新时代需要新型会计人才,对会计人才的质量提出更高要求。相应的,也对会计人才的培育提出更高要求。高职会计教育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作为会计人才主要培育者和输送者之一,应当顺应时代进展,提升教育质量,为新型会计人才的成长、成才做出应有贡献。而教育质量的提高,离不开一套合理、有效的评价体系。通过评价掌握当前情况,发现存在问题,并及时整改,才能不断推动高职会计教育的高质量可持续进展。 一、高职会计教育质量评价体系讨论现状 (一)以传统型会计人才的培育为讨论背景。当前,传统型会计人才的培育依旧是大多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核心任务,其人才培育模式依旧根据传统核算型会计人员的职业技能要求来设置。基于此,评价体系的建立,尤其是评价指标的设置,也旨在提高传统型会计人才的培育质量。(二)评价体系的构建不够完善。首先,国内相关讨论文献多以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讨论为主。教学评价工作的确是高职教育的重要一环,但教育质量水平的高低绝非仅仅体现在教学环节中,它还体现在其他多个方面,比如学校办学条件、软硬件设施的配备、校企合作成果、毕业生就业情况等。另外,教学质量本身的评价体系也并不完整。这主要体现在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讨论相对较少,而实践教学对于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能力培育尤为重要。其次,评价主体较为单一,未体现多元化。国内大多数高职院校均侧重于校内评价,而缺乏对企业等用人单位以及社会第三方机构的引入。(三)评价体系的构建缺乏“职业”特色。目前,高职教育质量的评价多是借鉴普通高等院校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而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属于两种不同的类型教育。高职院校有其独特性,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结构更侧重于实践应用方面,因而普通高校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在高职院校并不完全适合,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其无法满足高职教育“职业性”和“实践性”的要求。(四)评价体系的构建缺乏专业针对性相关讨论文献中,高职院校的总体教育质量评价讨论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