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国际金融课程教学论文 1 当前高职国际金融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模式的现状 1.1 教学模式重理论轻实践,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大部分高职国际金融专业采纳的是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只注重对学生专业理论的培育,忽略了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育。老师填鸭式的教学,不但没给学生制造表达的机会,而且制约了师生间的有效互动,阻碍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的发挥,影响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 1.2 专业课程构建不合理,实践课教学内容滞后传统的国际金融专业实践课程的体系,大多按本专业课程的教学大纲来进行。一部分高职院校甚至是在专科或本科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减少课时,删除部分专业知识,来简单地进行实践课程的课程设计及内容编排。这样做忽视了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使学生的理论与实践脱节,适应不了岗位的职业技能需求。 1.3 缺乏学生参加的实践教学环节随着时代的进展,应用型人才越来越被社会和企业所推崇,企业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要求也随之增高,社会实践是检验学生专业学习新成果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方法,是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高职院校由于师资设备等因素的制约,及其缺少学生参加实践的教学环节,教学中基础课程占据了大部分的教学时间,使得学生缺少到证券公司、期货交易所、银行、投资公司等相关企业参加专业实践活动的机会,影响了学生对工作岗位、业务流程、专业操作的认知,使其难以构建对专业相关岗位的认知。 2 高职国际金融专业创新实践课程教学模式的途径 传统教学模式只注重老师的讲授,忽略了学生的参加和实践操作,进而影响了教学的效果。所以,改革创新实践课程教学模式,务必要从改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入手,转变学生在学习中的地位,变被动听为主动参加,基础课程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才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岗位技能,创新教学模式的具体途径如下: 2.1 运用理论结合实际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国际金融专业的知识枯燥乏味,老师在上课时不能一味地照本宣科,这样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要善于对学生提问,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思考,鼓舞学生进行师生间的教学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有效培育学生随机应变的能力。如:高职院校可建立综合模拟经济实验室,构建国际结算、外汇交易等模拟的经济交易系统,其中外汇交易的模拟系统可选用宽带实时传输和接收同步全球的外汇交易时讯系统。老师利用综合模拟经济实验室,组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