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校旅游管理论文 一、旅游管理专业推行工学交替的意义 (一)体现了旅游业的行业特点 对岗位相关的服务技巧和艺术所需要的环境是校内实践条件难以还原和模拟的;而与人打交道的能力仅靠课堂培育同样是不够的,它需要在真实的工作中反复锤炼才能提高。行业特点决定了酒店业的人才需要学校与企业双方共同培育。 (二)符合高职教育人才培育的目标 江苏联合职技院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育方案明确了专业培育目标:从事服务与管理等第一线工作的高素养、高技能复合型人才。技能型人才,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锻炼和实际工作才能真正培育出来。工学交替模式正是人才培育通过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滚动循环培育模式。在这一循环过程中,学生的理论知识得到不断深化、实践能力得以加强,学生能够逐渐适应市场,这体现了五年制高职持续学习、反复强化实践的教学内涵。 (三)反映了职业教育社会性特点 职业教育是为人的终身教育服务的一类教育,因为人的学习是一个可持续性的进展过程。它直接面对行业企业,结合岗位要求,突出实践性、技能性。工学交替重点体现学生在学校学习与企业工作的交替结合,学生不断在实践中检验所学知识,在理论学习中升华技能知识。因此,工学交替是一种与社会行业企业紧密结合的最佳培育模式。 二、旅游管理专业工学交替实施的现状 目前的五年制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做法是安排学生最后一年到企业实习,这与工学交替应有的内涵并不一致,在实践中也产生了诸多问题。 (一)多元主体共育教学机制不健全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习的企业大多是酒店等,由于旅游行业存在比较明显的淡旺季需求差异,属于不稳定性行业,因此旅游企业对学生的需求也存在不稳定性。当旅游旺季来临,旅游企业需要大量的人力,因此对于学校的实习生会表现出很大的热情;旅游淡季时,企业无需设置那么多的岗位,也就很难接受“工学交替”的学生了。另一方面,旅游企业都以盈利为首要目的,因此在接受学生“工学交替”的过程中,企业大多将学生看成是一种廉价劳动力,给他们的工作几乎都是在餐饮客房等对技能要求不高的部门,企业并不关注学生是否学到了全面的技能。这就导致企业与学校的培育目标无法达成一致,最终影响到工学交替的效果。同时,由于各旅游企业人才需求有限,造成学生实习较为分散,学校在对实习学生管理时也较为困难,尤其是在安全方面管理较有压力。 (二)家长认识滞后 很多学生选择旅游专业是因为成绩不理想,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