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微课程设计模式分析 摘要:碎片化学习逐渐成为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常态;重视职业能力养成是高职院校人才培育最重要的特色,这构成了高职院校微课程设计的两个基本出发点。以高职软件专业为例,提出高职微课程设计需要遵循不增加学生认知负荷、增强趣味性和加强支持性资源建设等原则。 关键词:高职院校;碎片化学习;微课程设计;混合式教学;图式理论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进展,微课程越来越被广阔高职院校老师和学生所接受。但是,目前从各类微课作品来看,有相当一部分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包装,或者是一堂课的节选。这种把碎片化资源进行简单聚合,学习的效果并不很理想。微课程应该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其课程目标就不应再定位在理论知识的简单讲授上,使得微课设计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和意义。笔者认为,微课程开发设计是在“互联网+”时代,适应碎片化学习趋势,使学生在课下利用碎片化时间通过微课程资源进行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组成混合式学习模式。混合式学习[1-2],根据不同的学习者特点,学科特点,将各种教学方式的优点结合起来,综合采纳多种教学模式和策略,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合适的教育。在这个意义上,不管是微课程还是MOOC课程都不能是简单替代传统的课堂教学,需从碎片化学习的特点、学生的特点及要求、课程内容的特点和教学要求等多个因素出发,综合考虑进行微课程的设计[3-4],这样才能真正有效支持在线教育和混合学习,真正做到把线上线下的学习结合起来。使用现代的信息技术,掌握微课程的设计工具,设计技术是比较简单的,关键要能明确和瞄准微课程设计的出发点。碎片化学习是当今时代最重要的学习特征;高职院校人才培育最根本的特征是强调职业技能训练与提升。由此,适应学生碎片化学习特点和学生职业技能提升,是高职院校微课程设计最根本与最重要的出发点。 1高职院校微课程设计的两个出发点 碎片化学习时代,微课程在MOOC、翻转课堂教学等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承载着大量知识和信息。但是由于微课程是通过摄像或录屏进行教学,学生无法实时参加真实的教学互动,这就对微课的设计开发提出了很大的挑战。那种简单的把课堂或PPT录制下来上传网络的高职院校微课程设计,忽略了高职院校微课程设计的出发点,也就缺少了必要的设计策略,导致使用效果欠佳。为了使老师和学习者实现生成性互动,高职院校微课的设计与制作应在明确出发点的基础上,遵循科学的设计策略。1.1基于碎片化学习的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