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老师自我探究理论之思 一、自我讨论的理论之思 (一)怀特海过程哲学之思 英国著名哲学家怀特海(A.N.Whitehead)的过程哲学在现代西方哲学思潮中独树一帜。在他看来,过程以两种形态存在,即宏观过程和微观过程。他认为:“过程体现为转变和共生两个不同而又密切相关的环节,每一个现实体都是一些转瞬即逝的事件,每一个瞬间都是崭新的,它构成了永恒性,在这个意义上创新是永恒的”。“教育作为一种制造性活动,绝不是一个机械的、被动的、往行李箱里装物品的过程,它充满了历险、享受和自由”。在怀特海的过程哲学中,生成具有比存在(being)更为重要的意义。生成是一个完善的过程,是实践的生成,是通过新生事件的制造性活动,将正在消逝的时间的许多因素引入新的过程。为寻求现代教学论的“生成”进展,裴娣娜提出回到教学论讨论的“原点”-课堂教学、班级建设、她指出:“回到原点,抓住时间与活动、合作与交往这些重大问题,对于现代教学理论的构建,提供一个新的解释系统,同事帮助我们从根本上把握中国教学理论进展的未来走向及基本特点。 (二)米德符号互动论之思 社会心理学家米德(GeorgeHerbertMead)被认为是符号互动论的开创者。符号是符号互动论的核心概念;心灵、自我和社会是符号互动论的阐释对象。符号是三者形成、变化以及相互作用的工具。人们通过各种符号进行互动,借助于符号理解他人的行为,也借此评估自己的行为对他人的影响。人通过人际互动学到了有意义的符号,然后用这种符号来进行内向互动并进展自我。心灵、自我和社会不是分离的结构,而是人际符号互动的过程。主我和客我的互动是自我的本质,自我和他人的互动是社会的本质。职校老师在教学实践通过运用符号,如在教学实践中的经验、反思、与学生的互动、与同事的沟通、与同学校有合作关系的企业以及来自企业的专家的合作沟通等一切语言、文字、记号等,甚至个体的动作和姿势,通过这些符号的互动,老师形成和改变自我概念,简化和进展相互关系,处理和应对外在变化。 (三)皮亚杰建构主义学习观之思 建构主义最早在皮亚杰“发生认知论”的思想中得到体现,后经布鲁纳的“以学习者为中心”、“发现学习”的教学理论和奥苏泊尔的“有意义的学习”、杜威的“经验学习”等理论得以进展而形成相对完整的理论形态。建构主义认为,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老师既是教学者,又是自身教学实践的学习者,成为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建构主...